“长钱长投”生态渐成 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速筑牢资本市场“压舱石”

发布日期:2025-06-24

在当前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中长期资金正成为维稳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力量。随着《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以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步伐,其投资行为也从短期博弈逐步转向长期配置,“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

政策发力打通制度堵点“长线资金”加速入场

2025年初,中央金融办联合财政部、证监会、人社部、银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推动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该方案聚焦考核机制、投资范围、产品供给等多个维度,意在破解长期以来制约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障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推进至第三批,累计规模达2220亿元。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监管层对险资等长线资金参与权益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持续稳定的增量资金。

此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例如,证监会于今年5月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而在企业年金领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在2025年一季度披露的数据中首次加入了“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指标,释放出考核机制向长期化转变的信号。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指出:“延长考核周期有助于引导资金关注企业的基本面与长期价值,减少因短期波动而产生的非理性操作。”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则表示,这种机制调整将缓解中长期资金“被迫短期化”的矛盾,增强其对权益资产波动的容忍度,从而实现真正的“长钱长投”。

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提升长期资金配置意愿

除了完善考核机制外,《实施方案》还从资产端入手,着力改善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分红和回购,提升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部分优质蓝筹公司也积极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为长期资金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预期。

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监管部门支持开发更多适配中长期资金需求的投资工具,如科创板主题基金、基础设施REITs扩容、ESG相关产品等。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中长期资金的资产配置选项,也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风险收益结构。

据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分析,目前A股市场仍存在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波动性较大等问题,这使得一些中长期资金不得不采取短期操作策略,违背其长期属性。因此,通过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长期资金对资本市场的信心。

挑战仍在:制度配套需更精细产品供给待丰富

尽管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投资范围方面,部分中长期资金受限于准入门槛或比例限制,难以充分参与私募股权、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投资,影响其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应适度放宽对另类资产的投资限制,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国家战略方向设计更多创新型产品。

其次,在产品供给与资金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错配。目前市场上适合中长期资金持有的低波动、高分红型产品相对稀缺,且部分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尚不成熟。董忠云指出,未来可加大权益类产品创新力度,推动指数基金、ETF等被动型产品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投资效率。

此外,长周期考核机制虽已起步,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仍有待细化。例如,部分机构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与长期业绩挂钩,考核指标科学性不足。陈雳建议,应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平衡短期绩效压力与长期目标导向,确保长期资金真正“愿意投、留得住”。

展望未来:多措并举打造“长钱长投”良性生态

面对当前存在的制度瓶颈与市场痛点,多位专家提出应从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一是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和薪酬激励体系,使基金管理人、投资经理的利益与长期回报更加一致;

二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丰富适合不同风险偏好资金类型的权益类、稳健型投资工具,满足多样化配置需求;

三是强化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监管协调性,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四是拓宽退出渠道,鼓励并购重组、REITs扩募、衍生品工具创新等方式,提升资金流动性和投资灵活性。

田利辉总结道:“只有通过制度优化、产品创新和市场培育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实现‘稳定器’与‘压舱石’效应,让中长期资金成为支撑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长期资金入市步入新阶段资本市场韧性不断增强

从中长期资金入市制度的不断完善到各类资金配置行为的深度调整,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一场由内而外的结构性变革。随着“长钱长投”理念的深入人心,一个更具稳定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成型。

未来,在政策持续引导与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支持下,中长期资金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也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信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