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19日,今年已有超过140家公司选择终止IPO(撤回),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同期。同时,审核通过率和募资金额均有所下降,表明发行节奏正在放缓。这些变化反映了监管机构对新股发行市场准入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市场秩序的持续优化。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有助于新股发行市场生态的持续改善,特别是在减少超募现象和鼓励机构推荐具有科技属性的高质量项目方面。监管机构将继续加强发行上市的准入标准,推动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升申报质量。
落实新“国九条”要求
在新政策的推动下,监管机构对新股发行申请进行了更为审慎的评估。例如,马可波罗上市申请在5月16日的会议上被暂缓审议,主要是因为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了下滑,需要进一步确认业绩不确定因素是否已经消除。
市场人士认为,这一决策体现了交易所对企业发行申请的务实态度,同时也展示了监管机构落实新政策,依法严格把控发行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决心。
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
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新股发行市场生态正在持续优化。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包括一些已经通过审核的企业。这表明,一些企业在新的上市规定下,财务数据未能满足要求,或触及了新的政策红线。
此外,监管机构近期加大了对发行承销的监管力度,强化了新股发行的询价、定价和配售环节的监管,有效整治了市场乱象,提升了中小投资者的获得感。
监管力度的加强
监管机构释放的政策信号显示,新股发行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一方面,监管机构强化了对拟上市企业行为的约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如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中刊登致投资者的声明,强化关键少数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意识等。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强调了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性,坚持“申报即担责”的原则。监管机构明确表示,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的比例和覆盖面,对发现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行为将严惩不贷,大幅提升发行上市监管效能。
监管机构提醒,企业应树立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中介机构也应勤勉尽责,共同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