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版 LABUBU 开售即售罄:潮玩 IP 的流量密码与行业增长逻辑

当泡泡玛特旗下热门 IP “LABUBU” 推出的迷你系列产品在官方小程序、线下门店同步开售,短短 3 分钟内,10 万套产品便宣告售罄,部分热门款式在二手交易平台的价格迅速翻倍 —— 这一现象再次印证了头部潮玩 IP 的强大号召力。作为泡泡玛特旗下仅次于 Molly 的核心 IP,LABUBU 自 2018 年推出以来,凭借 “治愈系形象、稀缺性设计、情感化营销” 的组合拳,积累了超千万核心粉丝,此次迷你版产品的热销,不仅是单个 IP 的成功,更折射出中国潮玩行业 “IP 驱动、情感消费、圈层运营” 的核心增长逻辑。深入解析迷你版 LABUBU 售罄的底层原因、IP 运营策略,以及背后反映的潮玩行业趋势,既能把握潮玩产业的发展脉络,也能为 IP 型企业的品牌运营提供参考。

一、迷你版 LABUBU 售罄的核心原因:IP 价值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匹配

迷你版 LABUBU 并非泡泡玛特首次推出的迷你系列产品,但此次能实现 “3 分钟售罄”,本质上是 “IP 情感价值积累、产品设计创新、营销节奏把控” 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精准击中了潮玩核心消费群体的需求痛点。

(一)IP 情感价值:从 “产品符号” 到 “情感载体”

LABUBU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 “情感化 IP 形象”,而非单纯的玩具属性。该 IP 由韩国设计师 Kasing Lung 创作,形象以 “尖耳、圆眼、略带懵懂的表情” 为核心特征,主打 “治愈系” 风格,与当下年轻消费者 “缓解焦虑、追求情绪共鸣” 的需求高度契合。调研数据显示,LABUBU 核心粉丝中,25-35 岁年轻群体占比达 75%,其中女性用户占比 60%,这类群体更注重产品的 “情感附加值”,将 LABUBU 视为 “陪伴型符号”—— 在社交媒体上,#LABUBU 治愈瞬间 #话题的阅读量超 5 亿次,大量用户分享 “通过收集 LABUBU 缓解工作压力”“用 LABUBU 装饰生活空间提升幸福感” 的内容,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价值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泡泡玛特通过 “长期内容运营” 逐步构建的。一方面,LABUBU 持续推出 “主题系列”,如 “森林系列”“圣诞系列”“城市系列”,每个系列都围绕特定场景讲述故事,例如 “森林系列” 通过 “LABUBU 与小动物互动” 的形象,传递 “自然和谐” 的理念,让 IP 形象更具故事性;另一方面,通过 “粉丝共创” 增强情感连接,邀请粉丝投票决定新系列的设计元素,甚至开放 “粉丝定制款” 名额,让粉丝感受到 “被重视”,进一步强化情感绑定。截至 2025 年,LABUBU 的核心粉丝复购率达 65%,远超行业平均的 40%,这种高粘性为迷你版产品的热销奠定了基础。

(二)产品设计:稀缺性与实用性的双重吸引

迷你版 LABUBU 在设计上精准把握了 “稀缺性” 与 “实用性” 的平衡,既满足了潮玩消费者对 “收藏稀缺” 的追求,又拓展了产品的使用场景,吸引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从稀缺性来看,此次迷你版 LABUBU 采用 “盲盒 + 隐藏款” 的经典潮玩模式,全套包含 12 个常规款与 2 个隐藏款,隐藏款抽中概率仅为 1/144,稀缺性直接推动了消费者的 “抢购与收藏” 热情。同时,产品采用 “限定发售” 策略,10 万套的总量远低于 LABUBU 核心粉丝的需求(据估算,LABUBU 核心粉丝超 200 万人),且不支持补货,进一步放大了 “紧迫感”,促使消费者在开售瞬间集中下单。二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开售 1 小时后,迷你版 LABUBU 的隐藏款价格已从原价 59 元飙升至 300 元,涨幅超 400%,稀缺性带来的 “增值预期” 进一步刺激了抢购行为。

从实用性来看,迷你版 LABUBU 突破了传统潮玩 “仅用于收藏” 的局限,增加了 “桌面摆件、钥匙扣、车载装饰” 等实用功能,产品高度从传统的 10cm 缩减至 5cm,更便于携带与摆放。这种设计调整吸引了大量 “轻度消费者”—— 以往因 “体积大、实用性低” 拒绝购买潮玩的用户,此次因迷你版的 “小巧实用” 选择下单,数据显示,此次迷你版 LABUBU 的购买用户中,首次购买 LABUBU 系列的轻度消费者占比达 30%,较传统系列提升 15 个百分点。

(三)营销节奏:圈层运营与流量引爆的精准配合

泡泡玛特在迷你版 LABUBU 的营销上,采用 “圈层预热 — 集中引爆 — 长尾发酵” 的节奏,精准触达核心粉丝与潜在用户,最大化提升产品热度。

在预热阶段,泡泡玛特通过 “私域社群、社交媒体、KOL 合作” 进行分层预热,避免信息过载导致的用户疲劳。针对核心粉丝,通过 LABUBU 官方粉丝群提前剧透产品设计细节、发售时间,发起 “晒旧款 LABUBU 赢优先购买权” 的活动,激活核心用户的参与感;针对泛用户,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投放 “LABUBU 设计师访谈”“迷你版产品场景展示” 短视频,通过 “治愈系画面 + 实用场景” 吸引关注,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 2 亿次;同时,邀请 50 位潮玩领域 KOL 提前开箱测评,KOL 测评内容的平均点赞量超 10 万次,形成 “口碑扩散效应”。

在发售阶段,泡泡玛特采用 “多渠道同步开售 + 实时数据公示” 的策略,营造 “热销氛围”。官方小程序、天猫旗舰店、线下 100 家门店同步上线,满足不同用户的购买习惯;开售 1 分钟、3 分钟时,官方实时公示 “已售 5 万套”“已售罄” 的进度,通过数据刺激未下单用户的紧迫感,同时在社交媒体引发 “#LABUBU3 分钟售罄 #” 的话题讨论,该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超 10 亿次,进一步扩大 IP 影响力。

在长尾阶段,泡泡玛特引导用户进行 “UGC 内容创作”,延长产品热度。发起 #我的迷你 LABUBU 摆放场景 #话题,鼓励用户分享产品的使用场景,官方对优质内容进行转发与奖励,截至发售一周后,该话题下的 UGC 内容超 10 万条,大量非粉丝用户因 “场景展示” 产生购买兴趣,推动二手交易平台的需求持续旺盛。

二、LABUBU 的 IP 运营策略:从 “单一产品” 到 “生态化布局”

迷你版 LABUBU 的热销并非偶然,而是泡泡玛特对 LABUBU IP 进行 “长期生态化运营” 的结果。与其他潮玩 IP 相比,LABUBU 的运营更注重 “IP 生命周期延长、消费场景拓展、用户圈层深化”,形成了可持续的 IP 增长模型。

(一)IP 生命周期管理:从 “短期热度” 到 “长期沉淀”

潮玩行业普遍面临 “IP 生命周期短” 的问题,许多 IP 因 “形象单一、内容断层” 在推出 1-2 年后便陷入热度下滑。而 LABUBU 通过 “形象迭代、内容更新、跨界合作” 的组合策略,成功延长了 IP 生命周期,自 2018 年推出以来,热度持续攀升。

在形象迭代上,LABUBU 并非保持固定形象,而是在核心特征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季节、节日、社会热点推出 “主题化形象”,例如 2024 年推出的 “环保主题 LABUBU”,形象融入 “树叶、水滴” 元素,传递环保理念;2025 年推出的 “职场主题 LABUBU”,设计了 “程序员、设计师、教师” 等职业形象,引发年轻职场人的共鸣。这种形象迭代既保持了 IP 的新鲜感,又让 IP 与社会议题结合,提升了文化内涵。

在内容更新上,LABUBU 突破 “仅靠产品讲故事” 的模式,拓展至 “漫画、动画、线下展览” 等多元内容形态。2024 年,泡泡玛特与腾讯动漫合作推出《LABUBU 的森林冒险》漫画,连载期间阅读量超 1 亿次;2025 年,推出 5 分钟短篇动画《LABUBU 的日常》,在 B 站上线后播放量超 5000 万次;同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 “LABUBU 治愈系展览”,展览结合互动装置、沉浸式体验,吸引超 100 万人次参观,进一步强化 IP 的内容厚度。

在跨界合作上,LABUBU 选择 “与 IP 调性契合” 的品牌合作,避免过度商业化损伤 IP 价值。截至 2025 年,LABUBU 已与星巴克、优衣库、名创优品等品牌推出联名产品,例如与星巴克合作的 “LABUBU 主题杯”,上线 1 小时售罄 1 万个;与优衣库合作的联名 T 恤,首月销量突破 50 万件。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 LABUBU 的大众知名度,更通过 “日常消费场景” 强化了 IP 的陪伴属性。

(二)消费场景拓展:从 “收藏” 到 “全场景渗透”

传统潮玩的消费场景集中在 “收藏、送礼”,而 LABUBU 通过 “产品形态创新”,将消费场景拓展至 “日常使用、家居装饰、社交互动” 等领域,实现 “全场景渗透”。

在日常使用场景,除此次推出的迷你实用款外,LABUBU 还推出 “文具系列”(笔记本、笔、胶带)、“美妆系列”(化妆刷、收纳盒)、“数码配件”(手机壳、耳机套)等产品,2024 年这类实用型产品的营收占比达 30%,较 2020 年提升 20 个百分点;在家居装饰场景,推出 “大型摆件、香薰、地毯” 等产品,满足用户 “打造 LABUBU 主题空间” 的需求,某 LABUBU 主题香薰上线首月销量超 10 万件;在社交互动场景,推出 “盲盒交换会、粉丝线下聚会” 等活动,2025 年泡泡玛特在全国 20 个城市举办 LABUBU 粉丝交换会,每场参与人数超 500 人,通过 “社交互动” 提升用户粘性。

这种场景拓展的核心逻辑是 “让 IP 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而非局限于 “小众收藏”,数据显示,LABUBU 用户中,“日常使用型消费者” 占比从 2020 年的 15% 提升至 2025 年的 45%,用户对 IP 的依赖度显著增强。

(三)用户圈层运营:从 “泛流量” 到 “精准圈层”

潮玩消费的核心是 “圈层文化”,LABUBU 通过 “分层运营、社群互动、粉丝共创” 的策略,将泛流量转化为精准圈层用户,形成 “核心粉丝 — 轻度粉丝 — 潜在用户” 的金字塔式用户结构。

在分层运营上,泡泡玛特根据用户的 “购买频次、消费金额、互动活跃度” 将 LABUBU 用户分为 “核心会员、普通会员、新用户” 三级:核心会员可享受 “优先购买权、设计师见面会、定制款名额” 等专属权益;普通会员可参与 “粉丝投票、线下活动报名”;新用户可获得 “新人专属优惠券、入门指南”,通过差异化权益提升不同层级用户的活跃度与忠诚度。

在社群互动上,LABUBU 建立了 “官方粉丝群 + 区域社群 + 兴趣社群” 的三级社群体系,官方粉丝群聚焦 IP 信息发布,区域社群组织线下聚会,兴趣社群(如 “LABUBU 摄影群”“LABUBU 手作群”)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截至 2025 年,LABUBU 相关社群总数超 500 个,覆盖用户超 200 万人,社群内日均互动消息超 10 万条。

在粉丝共创上,LABUBU 定期发起 “设计征集、主题投票、故事分享” 等活动,让粉丝参与 IP 运营。例如,2024 年发起 “LABUBU 新系列主题投票”,吸引超 100 万粉丝参与,最终 “校园主题” 以 40% 的得票率成为新系列方向;2025 年开放 “粉丝手作 LABUBU 展示平台”,鼓励用户分享自制的 LABUBU 周边,优质作品有机会被官方量产,这种共创模式让粉丝从 “消费者” 转变为 “IP 参与者”,进一步强化了圈层凝聚力。

三、潮玩行业趋势:IP 化、场景化、全球化的三重升级

迷你版 LABUBU 的热销并非孤立的行业个案,而是中国潮玩行业进入 “IP 化深化、场景化拓展、全球化布局” 新阶段的典型缩影。从行业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 350 亿元,同比增长 20%,其中 IP 驱动型产品营收占比达 85%,场景化产品营收占比达 40%,出海收入占比达 15%,行业正从 “粗放式增长” 向 “高质量发展” 转型。

(一)IP 化深化:从 “形象 IP” 到 “内容 IP”

早期潮玩行业的 IP 多停留在 “形象 IP” 阶段,依赖单一形象的稀缺性吸引消费者,而当前行业正转向 “内容 IP”,通过 “故事线、价值观、情感共鸣” 构建 IP 的长期价值。除 LABUBU 外,泡泡玛特的 Molly、52TOYS 的 BE@RBRICK、名创优品的 TOP TOY 等头部 IP,均在加大内容投入,推出漫画、动画、线下展览等内容形态,试图通过 “内容” 而非 “稀缺性” 留住用户。

这种转型的核心原因是 “稀缺性红利逐渐消退”—— 随着潮玩品牌增多,盲盒、隐藏款等稀缺性玩法被广泛复制,消费者对单纯 “抢货” 的热情降温,转而更关注 IP 的 “情感与文化价值”。调研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选择 “因喜欢 IP 故事而购买” 的消费者占比达 60%,较 2020 年提升 35 个百分点,内容 IP 已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二)场景化拓展:从 “玩具” 到 “生活方式”

潮玩行业正突破 “玩具” 的品类边界,向 “生活方式” 领域渗透,通过 “IP + 多元品类” 的模式,覆盖用户的衣食住行。除 LABUBU 的实用型产品外,52TOYS 推出 “BE@RBRICK 主题家具”,TOP TOY 推出 “潮玩主题服饰”,泡泡玛特与美团合作推出 “LABUBU 主题外卖包装”,这些尝试均旨在 “让潮玩 IP 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而非局限于 “收藏”。

场景化拓展的背后,是潮玩企业对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 的追求 —— 单一玩具产品的用户消费频次有限,而生活方式类产品可实现 “高频复购”,例如用户可能每年购买 1-2 个潮玩盲盒,但每月都会购买潮玩主题的文具、美妆产品,从而提升用户的长期消费价值。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潮玩行业中生活方式类产品的复购率达 55%,远超传统玩具的 30%。

(三)全球化布局:从 “国内市场” 到 “全球竞争”

随着国内潮玩市场进入存量竞争,头部企业开始加速全球化布局,将中国潮玩 IP 推向国际市场。泡泡玛特已在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门店,LABUBU、Molly 等 IP 在东南亚、欧美市场的知名度逐步提升 ——2025 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海外收入达 25 亿元,同比增长 40%,其中 LABUBU 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达 30%,成为海外增长最快的 IP 之一。

在全球化策略上,中国潮玩企业并非单纯 “出口产品”,而是进行 “本地化运营”。例如,LABUBU 在欧美市场推出 “圣诞节、万圣节” 等本地化主题系列,在东南亚市场与当地设计师合作推出 “热带风情” 系列;同时,通过参加海外玩具展(如美国纽约玩具展、德国纽伦堡玩具展)、与海外 KOL 合作,提升 IP 的国际知名度。这种本地化运营策略,帮助中国潮玩 IP 避开 “文化差异” 的障碍,更快融入当地市场。

四、行业启示与课程引导:IP 营销与圈层运营的核心能力
迷你版 LABUBU 的热销,为潮玩行业及 IP 衍生领域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消费升级与圈层经济时代,企业需以 “IP 为核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精准的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营销策略,构建 “情感连接 + 体验增值 + 圈层裂变” 的增长模式。对于企业营销负责人而言,如何打造强势 IP、精准触达目标圈层、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首席营销官 (CMO) 实务与增长战略高级研修班https://ss7.portal.vixue.tech/preview/441/16515/709)联合国内顶尖营销专家、IP 运营资深从业者,围绕 “IP 打造、圈层营销、社交裂变、用户运营” 四大核心模块,通过实战案例教学(如泡泡玛特 IP 营销案例、潮玩行业圈层运营实践)、小组模拟演练、企业实地参访等形式,帮助营销负责人掌握 “IP 时代的营销增长逻辑”。
通过学习该课程,营销负责人能够提升 “IP 战略思维与圈层营销实战能力”,学会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打造差异化 IP、如何精准定位并渗透目标消费圈层、如何通过社交裂变实现营销效果放大,推动企业在 IP 经济浪潮中实现 “从产品销售到品牌增值” 的跨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