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国内冷链温控设备龙头企业 —— 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精创电气”)终于迎来北交所上市上会审核的关键节点。这距离其首次递交 IPO 申请已过去 18 个月,期间企业经历了 “募资规模从 5.2 亿元削减至 3.6 亿元(降幅约 30.8%)、两轮问询回复、业务数据更新” 等多重调整,最终得以进入审核环节。作为冷链物流产业链的核心配套企业,精创电气的上市进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资本扩张与发展布局,更折射出北交所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定位下,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上市路径与审核逻辑,其能否成功闯关,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行业背景来看,冷链物流行业在 “双碳” 目标与消费升级的推动下,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4 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 5800 亿元,同比增长 15%,其中冷链温控设备作为保障冷链物流 “断链可控、温度稳定” 的核心环节,市场规模达 320 亿元,同比增长 18%。精创电气作为国内冷链温控设备领域的头部企业,2024 年营收达 12.8 亿元,同比增长 22%,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增长 19%,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均处于行业前列,这为其冲击北交所上市奠定了基本面基础。
一、募资调整:从 “5.2 亿” 到 “3.6 亿” 的背后逻辑
精创电气此次将募资规模削减近三成,并非被动妥协,而是结合 “行业趋势、企业实际需求、监管审核导向” 做出的主动调整,反映出企业对上市节奏与资金使用效率的理性考量。
(一)适配北交所定位:聚焦主业,避免 “募资冗余”
北交所的核心定位是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其聚焦主业、稳健发展”,对企业募资用途的 “合理性、必要性” 审核尤为严格。精创电气最初申报的 5.2 亿元募资计划中,2.1 亿元拟用于 “智能温控设备扩产项目”,1.8 亿元拟用于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3 亿元拟用于 “补充流动资金”。从审核反馈来看,监管层重点关注 “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过高(25%)、扩产规模与市场需求匹配度” 等问题。
调整后的 3.6 亿元募资计划中,“智能温控设备扩产项目” 募资降至 1.5 亿元(占比 41.7%),“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募资降至 1.2 亿元(占比 33.3%),“补充流动资金” 降至 0.9 亿元(占比 25%,虽占比未变,但绝对金额减少),同时删除了原计划中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 的 1.6 亿元募资。这一调整使募资用途更聚焦 “主业扩产与技术研发”,与北交所 “鼓励企业将资金用于核心业务升级” 的导向高度契合,减少了 “募资冗余” 可能引发的审核疑虑,提升了申报材料的通过率。
(二)匹配行业需求:避免产能过剩,优化投资回报
冷链温控设备行业虽处于增长期,但市场竞争已逐步加剧,头部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在 “技术壁垒、客户资源、成本控制” 上的差距持续拉大。精创电气原计划的 “智能温控设备扩产项目” 拟新增产能 150 万台 / 年,而 2024 年企业现有产能利用率约 85%,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约 78%,若按原计划扩产,可能面临 “产能消化压力”。
调整后的扩产项目拟新增产能 100 万台 / 年,结合企业 2024 年 120 万台的销量与 22% 的增速,预计 2026 年可实现满产,产能利用率将维持在 90% 以上,避免了 “盲目扩产导致的产能过剩”。同时,募资规模的削减使项目投资回报率(IRR)从原计划的 18.5% 提升至 22.3%,投资回收期从 5.8 年缩短至 4.9 年,资金使用效率显著优化,更符合资本市场对 “募资项目盈利性” 的预期。
(三)贴合企业现状: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估值确定性
精创电气 2024 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 45.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2.8%),但货币资金余额达 2.8 亿元,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原计划 1.3 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规模,与企业实际运营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可能被质疑 “资金使用合理性”。调整后的 0.9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仅用于 “原材料采购、员工薪酬支付” 等日常运营,金额与企业年运营资金需求(约 1.2 亿元)匹配度更高,避免了 “资金闲置” 风险。
此外,募资规模的削减也降低了企业的 “股权稀释比例”。按原计划 5.2 亿元募资、发行市盈率 18 倍计算,企业需发行股份约 1500 万股,股权稀释比例约 12%;调整后 3.6 亿元募资、发行市盈率维持 18 倍,仅需发行股份约 1000 万股,股权稀释比例降至 8%,既保障了原有股东利益,也提升了上市后估值的稳定性,更易获得投资者认可。
二、基本面解析:精创电气的核心竞争力与潜在风险
北交所上市审核聚焦 “企业创新能力、盈利能力、行业地位”,精创电气的基本面优势为其闯关提供了支撑,但同时也存在 “客户集中度较高、技术迭代压力” 等潜在风险,这些因素将成为上会审核的关键考量点。
(一)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与行业地位构筑护城河
精创电气在冷链温控设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技术研发、客户资源、成本控制” 三个维度,这也是其能够冲击北交所上市的核心支撑:
技术研发优势: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精创电气累计拥有专利 186 项,其中发明专利 32 项,核心技术包括 “高精度温度控制算法(控温精度 ±0.1℃)、低功耗芯片集成技术、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 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产品(如医用冷链温控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 年企业研发投入达 0.85 亿元,研发强度 6.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2%),研发团队中核心技术人员占比达 35%,为技术持续迭代提供保障;
客户资源优势:精创电气的客户覆盖 “冷链物流、食品加工、医药健康” 三大领域,包括顺丰冷链、京东物流、伊利、蒙牛、国药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2024 年企业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 38%,虽存在一定客户集中风险,但龙头客户的合作稳定性强(平均合作年限超 5 年),且订单规模持续增长,2024 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 25%,为企业营收增长提供稳定支撑;
成本控制优势:精创电气在江苏连云港、安徽合肥拥有两大生产基地,采用 “自动化生产线 + 精益化管理” 模式,生产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20%,单位生产成本低 15%。2024 年企业毛利率达 32.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8.3%),净利率 12.2%,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盈利能力显著优于中小型竞争对手。
(二)潜在风险:客户集中与技术迭代的双重考验
尽管基本面具备优势,但精创电气仍面临 “客户集中度较高、技术迭代加速、行业竞争加剧” 等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成为上会审核的关注点:
客户集中度风险:2024 年企业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 38%,其中第一大客户顺丰冷链收入占比 15%,若主要客户因 “业务调整、供应链变更” 减少订单,将对企业营收产生较大影响。例如,2023 年顺丰冷链因自身冷链网络调整,减少了 10% 的温控设备采购量,直接导致精创电气当年营收增速从 25% 降至 22%;
技术迭代风险:随着 “物联网、人工智能、5G” 技术在冷链领域的应用,温控设备正从 “单一温度控制” 向 “智能监测、预测性维护、数据可视化” 升级。若精创电气未能及时跟上技术迭代节奏,核心技术可能面临 “落后风险”。例如,竞争对手已推出 “AI 预测性维护温控器”,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警设备故障,而精创电气同类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预计 2026 年才能实现量产;
行业竞争风险:冷链温控设备行业参与者众多,除精创电气外,还包括国外品牌(如丹佛斯、艾默生)与国内竞争对手(如海容冷链、澳柯玛)。国外品牌在高端市场(如医用冷链、航空冷链)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竞争对手则在中低端市场通过 “低价策略” 抢占份额,2024 年精创电气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约 18%,较 2023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面临 “两头挤压” 的竞争压力。
三、北交所审核视角:企业需突破的核心关注点
北交所上市审核遵循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聚焦企业创新能力与持续经营能力” 的原则,结合精创电气的申报材料与行业特性,上会审核可能重点关注 “募资项目合理性、技术创新真实性、持续盈利能力” 三大核心问题,这些也是企业能否成功闯关的关键。
(一)募资项目合理性:产能消化与盈利预测的匹配度
如前所述,精创电气已调整募资项目与规模,但审核层仍可能进一步关注 “新增产能的具体消化路径、盈利预测的依据”:
产能消化路径:审核层可能要求企业说明 “新增 100 万台温控设备的目标客户、订单储备情况”。从企业披露信息来看,2025 年已签订意向订单 80 万台,涵盖顺丰冷链(30 万台)、国药集团(20 万台)、沃尔玛(15 万台)等,订单储备可覆盖新增产能的 80%,但仍需进一步证明 “剩余 20% 产能的市场开拓计划”;
盈利预测依据:审核层可能质疑 “募资项目 22.3% IRR 的测算合理性”,需企业结合 “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定价策略、行业竞争格局” 等因素,说明盈利预测的谨慎性。例如,企业需解释 “若铜、芯片等核心原材料价格上涨 10%,对项目 IRR 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证明盈利预测的抗风险能力。
(二)技术创新真实性:研发投入与成果的转化效率
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精创电气的 “创新能力” 是北交所审核的重点,审核层可能关注 “研发投入的真实性、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研发投入真实性:审核层可能核查 “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研发人员的真实性”,避免企业将 “生产费用、销售费用” 计入研发费用以虚增研发强度。精创电气 2024 年研发费用中,人员薪酬占比 65%、材料费用占比 20%、设备折旧占比 15%,结构合理,且研发人员均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研发投入真实性具备支撑;
核心技术先进性:审核层可能要求企业提供 “核心技术与行业竞品的对比数据、第三方检测报告”,以证明技术领先性。例如,企业需提供 “高精度温度控制算法” 与丹佛斯、海容冷链同类技术的控温精度、功耗对比数据,以及国家级检测机构出具的验证报告;
成果转化效率:审核层可能关注 “研发成果转化为营收的比例”,精创电气 2024 年来自核心技术产品的收入达 9.8 亿元,占总营收的 76.6%,高于北交所 “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不低于 50%” 的要求,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行业前列,这一指标将成为审核加分项。
(三)持续盈利能力:行业周期与业务拓展的稳定性
北交所要求企业 “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1500 万元,且持续增长”,精创电气 2023-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 1.31 亿元、1.56 亿元,复合增长率 18.3%,满足审核要求,但审核层仍可能关注 “行业周期波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新业务拓展的可持续性”:
行业周期影响:冷链物流行业受 “消费需求、政策支持” 影响较大,若未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或冷链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可能影响行业增长。审核层可能要求企业说明 “应对行业周期波动的措施”,例如企业可通过 “拓展海外市场、开发高毛利产品(如医用冷链温控器)” 对冲国内行业波动风险;
新业务拓展:精创电气近年来尝试向 “冷链物联网解决方案” 拓展,2024 年该业务收入达 1.2 亿元,占总营收的 9.4%,虽规模较小,但增速达 50%。审核层可能关注 “新业务的技术壁垒、市场需求、盈利模式”,企业需证明新业务与现有主业的协同性,以及未来的规模化发展潜力。
四、上市前景展望:成功概率与后续资本路径
综合精创电气的基本面、募资调整合理性、北交所审核导向,其此次上会审核通过的概率较高,但仍需关注 “问询回复质量、市场环境变化” 等不确定因素。若成功上市,企业将开启 “资本 + 产业” 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
(一)上会通过概率:基本面支撑下的较高确定性
从当前信息来看,精创电气具备 “业绩达标、技术领先、募资聚焦主业” 的核心优势,且已根据监管反馈调整募资计划,申报材料的合规性与合理性显著提升。参考 2025 年北交所上会企业的审核通过率(约 82%),以及同行业(冷链设备)企业的审核情况(如 2024 年海容冷链子公司上市通过率 100%),精创电气此次上会通过的概率预计在 75% 以上。
潜在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 “问询回复的细节”,例如审核层若进一步追问 “客户集中风险的应对措施、核心技术的专利稳定性”,企业需提供更充分的证据与数据支撑。若能妥善回复这些问题,企业上市进程将大概率顺利推进。
(二)后续资本路径:上市后的融资与产业整合
若成功登陆北交所,精创电气将获得 “融资平台、品牌背书、股权流动性” 三大优势,后续可能通过以下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
再融资扩产:上市后可通过 “定向增发、可转债” 等方式进一步募资,用于 “高端冷链温控设备研发、海外生产基地建设”,例如计划在东南亚设立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仅 8%,低于行业平均 15%);
产业并购整合:借助资本市场平台,通过并购 “中小型冷链温控企业、物联网技术公司”,快速获取技术与客户资源,提升行业集中度。例如,可并购具备 “AI 预测性维护技术” 的初创企业,加速高端产品研发;
股权激励绑定人才:上市后可推出 “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 等股权激励计划,绑定核心技术人员与管理层,解决行业 “人才流失” 问题,为长期发展储备人才。
五、行业启示与课程引导:资本运作助力中小企业成长
精创电气闯关北交所的历程,为 “创新型中小企业” 的上市与资本运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资本市场审核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需 “精准定位自身优势、合理规划募资用途、充分披露风险与应对措施”,才能顺利实现上市目标。而上市后的 “资本运作能力”,则决定了企业能否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与规模扩张。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制定 “上市规划、募资方案、并购策略”,成为推动企业成长的关键。资本运作与并购企业家高级研修班(https://www.bjs.org.cn/cc/16514/705.html)联合国内顶尖投行专家、律师、会计师,围绕 “IPO 申报实务、募资方案设计、并购整合策略、市值管理” 四大核心模块,通过实战案例教学(如北交所上市企业审核案例、冷链行业并购案例)、模拟上会演练、企业实地参访等形式,帮助管理者掌握 “资本运作的底层逻辑与实操方法”。
通过学习该课程,管理者能够提升 “资本思维与上市运作能力”,学会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上市路径、如何设计符合监管要求的募资方案、如何通过并购整合提升行业地位,推动企业在资本市场实现 “从挂牌上市到持续增长” 的跨越,在行业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