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知名茶饮品牌全面闭店:2025 年茶饮行业的生存困境与破局探索

2025 年夏,一则 “某成立 8 年的知名茶饮品牌(下称‘X 品牌’)全面闭店” 的消息,再次引发行业对茶饮市场生存现状的关注。据公开信息显示,X 品牌曾凭借 “鲜果茶 + 国潮包装” 的组合,在全国布局超 300 家门店,2023 年营收峰值达 5 亿元,但截至 2025 年 7 月,其线下门店已全部关停,线上外卖业务也同步终止,成为年内第 12 家宣布全面闭店的区域茶饮连锁品牌。这一案例并非个例,2025 年上半年,国内茶饮行业闭店数量超 1.5 万家,关店率达 18%,而新开店数量同比下降 25%,行业首次出现 “闭店量大于开店量” 的局面。从曾经的 “资本宠儿” 到如今的 “闭店潮”,2025 年的茶饮生意究竟难在何处?深入解析行业困境的核心原因、市场格局变化与企业生存策略,既能把握茶饮行业的发展脉络,也能为从业者提供应对参考。

一、2025 年茶饮行业现状:闭店潮与增长乏力的双重压力

2025 年的茶饮行业,已告别过去 “高速扩张、野蛮生长” 的黄金时代,进入 “存量竞争、利润压缩” 的调整期,闭店潮、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整体经营压力显著加大。

(一)闭店潮蔓延:从区域品牌到连锁巨头均受波及

2025 年上半年,茶饮行业的闭店潮呈现 “范围广、程度深” 的特征,不仅区域中小品牌难以幸免,部分全国性连锁品牌也开始收缩战线。据第三方数据平台 “茶饮雷达” 统计,2025 年 1-6 月,国内茶饮门店总数从年初的 82 万家降至 80.5 万家,减少 1.5 万家,其中:

  • 区域中小品牌(门店数 10-100 家)闭店数量达 1.2 万家,占总闭店量的 80%,这些品牌多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因资金实力弱、供应链不完善,在竞争与成本压力下率先出局,如 X 品牌、某主打 “平价奶茶” 的区域品牌均在此列;

  • 全国性连锁品牌(门店数 500 家以上)虽未出现全面闭店,但普遍开启 “优化门店” 模式,2025 年上半年,喜茶关闭低效门店 80 家,奈雪的茶关闭 30 家,蜜雪冰城关闭县域低效门店 200 家,通过 “关店止损” 提升整体门店盈利水平;

  • 单店、夫妻店闭店情况更为严峻,这类门店占茶饮门店总数的 60%,但因缺乏品牌优势、产品同质化严重,2025 年上半年闭店率达 2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闭店潮背后,是门店盈利水平的普遍下滑。调研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国内茶饮门店平均净利润率从 2023 年的 12% 降至 8%,其中一线城市门店净利润率约 10%,二三线城市约 7%,县域市场仅为 5%,超 40% 的门店处于 “盈亏平衡线以下”,持续亏损成为闭店的直接诱因。

(二)增长乏力:营收增速放缓与客单价停滞

除闭店潮外,茶饮行业的增长动力也显著减弱,营收增速与客单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反映出市场需求的疲软与消费意愿的下降。

从行业整体营收来看,2025 年上半年国内茶饮市场总营收达 850 亿元,同比增长 8%,较 2023 年的 15%、2024 年的 12% 增速持续放缓,增速创近 5 年新低。分品牌来看,头部品牌营收增速同样承压:蜜雪冰城上半年营收 65 亿元,同比增长 10%,较 2024 年的 18% 下降 8 个百分点;喜茶营收 48 亿元,同比增长 5%,较 2024 年的 12% 下降 7 个百分点;奈雪的茶营收 32 亿元,同比增长 3%,较 2024 年的 9% 下降 6 个百分点,增长乏力成为行业共性问题。

从客单价来看,2025 年上半年茶饮行业平均客单价为 18 元,与 2024 年持平,较 2023 年的 19 元甚至略有下降,反映出消费者对 “高价茶饮” 的接受度降低,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其中,高端茶饮(客单价 30 元以上)客单价同比下降 5%,部分品牌为吸引客流,甚至推出 “9.9 元特价饮品”,进一步拉低了整体客单价;平价茶饮(客单价 10 元以下)客单价虽维持稳定,但受成本上涨影响,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难以通过提价拉动营收。

二、茶饮生意难做的核心原因:竞争、成本与需求的三重挤压

2025 年茶饮行业的困境,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 “市场竞争加剧、成本持续高企、消费需求变化” 三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形成对茶饮企业的 “全方位挤压”,尤其是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一)市场竞争:从 “增量竞争” 到 “存量内卷”,同质化严重

茶饮行业的竞争已从过去的 “增量市场跑马圈地” 进入 “存量市场贴身肉搏” 阶段,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以往,且同质化问题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压力。

从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品牌通过 “低价策略 + 密集开店” 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中小品牌生存空间。2025 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在县域市场新增门店 500 家,同时推出 “6 元柠檬水、8 元果茶” 等低价产品,直接冲击区域平价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则通过 “降价 + 推子品牌” 下沉市场,喜茶子品牌 “喜茶 GO” 主打 15-20 元价格带,在二三线城市新增门店 100 家,分流了区域中高端茶饮品牌的客流。这种 “头部品牌下沉、区域品牌坚守” 的格局,导致市场竞争白热化,区域品牌的客流被严重分流,X 品牌在闭店公告中就提到 “近一年门店客流同比下降 30%,难以维持正常运营”。

从产品来看,同质化问题已成为行业顽疾,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当前茶饮市场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 “鲜果茶、奶茶、柠檬茶” 三大品类,产品配方、包装设计高度相似 —— 例如,“杨枝甘露”“生椰拿铁” 等爆款产品,几乎所有品牌都有推出,且口感、价格差异极小;国潮包装、联名营销等手段也被广泛复制,消费者审美疲劳,难以形成品牌记忆点。调研数据显示,70% 的消费者表示 “难以区分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60% 的消费者选择茶饮时 “优先考虑价格与便利性”,而非品牌或产品特色,这使得中小品牌难以通过产品创新吸引客流。

(二)成本压力:原材料、房租、人工 “三涨”,利润空间被压缩

成本持续上涨是茶饮企业盈利下滑的核心原因之一,2025 年上半年,茶饮行业的 “原材料、房租、人工” 三大核心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尤其是对毛利率本就不高的中小品牌而言,成本压力更为显著。

原材料成本方面,2025 年上半年,茶饮核心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鲜果(如芒果、草莓、橙子)因极端天气影响,均价同比上涨 20%;乳制品(如淡奶油、芝士)因上游奶价上涨,同比上涨 15%;茶叶(如乌龙茶、绿茶)因产区减产,同比上涨 10%。原材料成本占茶饮企业总营收的比例从 2023 年的 30% 提升至 2025 年的 35%,以 X 品牌为例,其主打产品 “芒果鲜果茶” 的原材料成本从 2023 年的 6 元 / 杯上涨至 2025 年的 7.5 元 / 杯,而售价仅从 18 元 / 杯提升至 19 元 / 杯,单杯毛利从 12 元降至 11.5 元,毛利空间被持续挤压。

房租成本方面,茶饮门店多选址在商圈、学校、写字楼等高流量区域,房租成本居高不下。2025 年上半年,一线城市核心商圈茶饮门店房租均价达 1.5 万元 / 月 / 平米,同比上涨 8%;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房租均价达 0.8 万元 / 月 / 平米,同比上涨 10%。房租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从 2023 年的 20% 提升至 2025 年的 25%,部分位置较好的门店,房租甚至占总营收的 30% 以上,成为沉重的经营负担。

人工成本方面,随着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与就业市场变化,茶饮行业人工成本持续上涨。2025 年上半年,茶饮门店店员平均月薪从 2023 年的 4500 元上涨至 5500 元,同比上涨 22%;店长平均月薪从 8000 元上涨至 9500 元,同比上涨 19%。人工成本占总营收的比例从 2023 年的 18% 提升至 2025 年的 22%,对依赖人工操作的茶饮门店而言,人工成本的上涨进一步加剧了盈利压力。

(三)消费需求:从 “冲动消费” 到 “理性选择”,需求结构变化

2025 年,消费者对茶饮的需求也发生显著变化,从过去的 “冲动消费、社交属性” 转向 “理性消费、健康属性”,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茶饮品牌难以适应,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境。

从消费动机来看,“社交属性” 对茶饮消费的拉动作用减弱,“理性需求” 成为主流。过去,消费者购买茶饮多出于 “打卡分享、社交需求”,愿意为高价、高颜值产品买单;而 2025 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消费者更注重 “性价比、实用性”,调研数据显示,65% 的消费者表示 “购买茶饮时优先考虑价格是否合理”,55% 的消费者表示 “不会为了包装或品牌溢价支付高价”,这种理性消费趋势导致高端茶饮品牌的客流下降,部分依赖 “颜值营销” 的品牌(如 X 品牌)因缺乏性价比优势,客流持续流失。

从产品需求来看,“健康属性” 成为消费者关注的核心,传统高糖、高脂茶饮需求下降。2025 年上半年,低糖、无糖茶饮的销量占比达 60%,较 2023 年的 40% 提升 20 个百分点;添加 “益生菌、胶原蛋白” 等健康成分的茶饮销量同比增长 80%;而传统高糖奶茶的销量同比下降 15%。部分茶饮品牌因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仍以高糖、高脂产品为主,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导致客户流失 ——X 品牌在 2024-2025 年期间,健康类产品占比仅为 20%,远低于行业平均的 45%,成为其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消费场景来看,“即时性消费” 占比下降,“家庭消费、办公消费” 等场景兴起,但多数茶饮品牌仍聚焦线下门店即时消费,未能及时拓展新场景。2025 年上半年,茶饮线下门店即时消费占比从 2023 年的 70% 降至 60%,而家庭装茶饮(如 1L 装果茶)、办公场景定制茶饮的销量同比增长 50%。部分头部品牌已开始布局新场景,如蜜雪冰城推出 “家庭装柠檬水”,在商超渠道销售;喜茶与企业合作推出 “办公下午茶套餐”,但多数中小品牌因资金、渠道限制,难以拓展新场景,只能依赖线下门店即时消费,进一步限制了增长空间。

三、茶饮行业的破局方向:产品、效率与场景的三重创新

尽管 2025 年茶饮行业面临诸多困境,但并非没有破局机会。从头部品牌的探索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茶饮企业需从 “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场景拓展” 三个维度入手,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产品创新:聚焦健康化、差异化与本土化

产品是茶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需围绕 “健康化、差异化、本土化” 进行创新,打破同质化僵局,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在健康化方面,需进一步升级产品配方,推出更符合健康需求的茶饮。例如,采用 “零糖糖浆、低脂奶盖” 等健康原料,减少糖分与脂肪含量;添加 “膳食纤维、维生素” 等功能性成分,提升产品的健康价值;推出 “轻养生茶饮”,如添加菊花、枸杞、陈皮等药食同源成分,契合消费者的养生需求。2025 年上半年,奈雪的茶推出 “陈皮普洱鲜果茶”,主打 “刮油解腻”,上市首月销量突破 100 万杯;喜茶推出 “零糖益生菌果茶”,销量同比增长 120%,这些案例证明健康化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吸引力。

在差异化方面,需挖掘品牌独特卖点,避免同质化。例如,聚焦细分品类,如专注 “古树茶”“小众水果茶”(如油柑、黄皮),形成品类壁垒;结合地域特色,推出本土化产品,如在四川推出 “麻辣味茶饮”,在广东推出 “凉茶基底鲜果茶”,利用地域文化差异形成差异化;打造 “场景化产品”,如针对早餐场景推出 “茶 + 面包” 套餐,针对运动场景推出 “电解质茶饮”,提升产品与场景的适配性。

在本土化方面,需结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文化特色,调整产品策略。例如,在北方市场推出 “热饮为主、甜度偏低” 的产品,在南方市场推出 “冷饮为主、酸甜口味” 的产品;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如包装设计采用当地非遗图案,产品名称结合当地方言或历史故事,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

(二)效率提升:通过数字化与供应链优化降低成本

面对成本高企的压力,茶饮企业需通过 “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优化” 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需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门店运营与用户管理。例如,通过 “智能点单系统” 减少人工点单时间,提升点单效率,喜茶通过智能点单系统将单店点单效率提升 30%,减少店员 1-2 人;通过 “会员管理系统” 精准运营用户,推送个性化优惠与新品信息,提升复购率,蜜雪冰城的会员复购率较非会员高 50%;通过 “大数据分析” 优化产品结构,淘汰滞销产品,减少原材料浪费,奈雪的茶通过大数据分析,将产品 SKU 从 100 个优化至 60 个,原材料浪费率降低 20%。

在供应链优化方面,需加强上游资源整合,降低原材料成本。例如,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锁定原材料价格,避免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建立 “中央工厂 + 区域配送中心” 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原材料集中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降低采购与物流成本,蜜雪冰城通过中央工厂统一加工鲜果,原材料成本降低 15%;探索 “自建种植基地”,实现核心原材料自给自足,如茶百道在云南自建茶叶种植基地,茶叶成本降低 20%,同时保障原材料品质。

(三)场景拓展:从 “线下门店” 到 “全渠道布局”

为应对消费场景的变化,茶饮企业需突破 “线下门店” 的单一场景限制,拓展 “线上外卖、商超渠道、家庭消费” 等全渠道场景,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在线上渠道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外卖运营,提升外卖销量占比。例如,推出 “外卖专属套餐”,如 “2-3 人分享装”,提升客单价;优化外卖包装,采用 “防漏、保温” 包装,提升用户体验;与外卖平台合作,参与平台活动,提升曝光量,2025 年上半年,喜茶外卖销量占比达 40%,较 2023 年提升 15 个百分点,成为重要的营收来源。

在商超渠道方面,需推出 “预包装茶饮”,进入商超、便利店等线下零售渠道。例如,推出 “即饮型鲜果茶”“浓缩茶基底” 等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家庭消费与办公消费需求;与大型商超(如沃尔玛、永辉)合作,进行堆头展示与促销活动,提升产品销量,蜜雪冰城推出的 “即饮柠檬水” 在商超渠道上市首月销量突破 500 万瓶,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在家庭消费场景方面,需推出 “家庭装、DIY 茶饮” 等产品,满足家庭聚会、日常饮用需求。例如,推出 1L 装、2L 装的家庭分享装茶饮,方便多人饮用;推出 “DIY 茶饮套装”,包含茶包、鲜果、糖浆等原料,让消费者在家即可制作茶饮,提升产品的互动性与趣味性,2025 年上半年,茶百道推出的 “DIY 鲜果茶套装” 销量同比增长 200%,成功打开家庭消费市场。

四、行业未来趋势:集中度提升与精细化运营成主流

从 2025 年茶饮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破局探索来看,未来行业将呈现 “集中度提升、精细化运营、健康化常态化” 三大趋势,行业格局将进一步重塑,只有适应趋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对于希望在茶饮行业或其他快消领域实现战略突破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言,系统的战略规划与落地能力至关重要。若企业希望提升战略制定、成本管控、数字化运营能力,可关注战略落地总经理高级研修班(课程链接:https://www.bjs.org.cn/cc/16515/708.html)。该课程由资深战略管理专家、快消行业高管授课,涵盖行业趋势分析、战略定位、精细化运营、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核心内容,结合茶饮行业的实战案例(如头部品牌的成功经验与闭店品牌的失败教训),帮助企业管理者精准把握行业机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并有效落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降本增效与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