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A 股 IPO 承销保荐市场格局迎来显著变化,头部券商座次发生根本性调整,而中小投行的生存空间则进一步被挤压。据统计,上半年共有 38 家券商的 177 个 IPO 项目获交易所受理,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市场竞争呈现新态势。
头部座次生变,国泰海通登顶
多年来占据IPO 承销榜首的中信证券,上半年首次让出头把交椅。国泰海通证券以 26 单受理项目的总量位居行业第一,这一成绩与其合并后保荐代表人队伍规模跃居行业首位的优势密切相关,也引发市场对其投行竞争力的高度关注。
从项目结构看,国泰海通的26 单项目中,北交所业务占比近 70%,达 18 单。尽管北交所项目平均承销费约 1500 万元,远低于沪深市场 5000 万元的均值,但该券商也参与了科创板明星项目兆芯集成的保荐,其主营业务聚焦高端通用处理器研发,2024 年扣非净利润为 - 10.65 亿元。
中信证券以22 单位列第二,项目分布更为均衡:北交所 9 单、科创板 7 单,涵盖华润新能源(深市主板,2024 年扣非净利润 8.23 亿元)、摩尔线程(科创板,2024 年扣非净利润 - 15.07 亿元)等大型项目。
头部梯队其他成员中,中信建投以14 单居第三(北交所项目占比近 80%),中金公司以 10 单排第四(侧重沪深市场,主板与创业板合计 7 单)。华泰联合与国联民生各 9 单并列第五,国金证券 8 单,申万宏源承销保荐、东吴证券各 7 单,国信证券等 3 家券商各 6 单。前 12 家券商(含并列)合计占据 73% 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凸显。
中小投行份额萎缩,生存挑战加剧
与头部券商的强势表现形成对比的是,中小投行的生存空间持续收窄。数据显示,上半年有21 家投行受理项目数不超过 3 单,占比达 56%。其中,7 家券商仅 2 单(包括头部券商银河证券),14 家中小券商仅 1 单。
分析来看,中小投行的困境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项目储备不足,部分项目因质量问题此前已撤回;二是优质高科技项目争夺中竞争力薄弱,难以与大型投行抗衡;三是当前IPO 对盈利规模要求提升,部分符合发行标准但利润偏小的项目申报遇阻。业内人士指出,投行项目储备往往需要一两年周期,若前期布局不足,即便政策窗口打开也难有项目可报,中小投行与头部的差距或进一步拉大。
不过,部分中小投行仍有亮点。财通证券保荐的惠康科技、国融证券保荐的百菲乳业、西南证券保荐的长裕集团等项目,均为沪深市场的大型项目,展现了特定领域的突破能力。
破局路径:聚焦北交所与并购买卖
面对行业分化,多家券商在2024 年年报中明确了新的布局方向,北交所业务与并购重组成为重点。
北交所因包容性与确定性优势,被视为中小券商的重要突破口。东兴证券计划加强北交所业务储备,提前培育成长性企业;国金证券拟加快新三板客户转化,提升北交所项目占有率与质量;中原证券则将北交所IPO 与并购重组作为股权类项目核心。
并购重组业务也成为发力重点。长江证券子公司长江保荐将拓展并购重组,聚焦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财通证券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强化并购重组战略定位;西南证券则依托既有品牌优势,深挖企业科技属性相关的并购机遇。
整体来看,上半年IPO 承销市场的格局调整,既反映了头部券商竞争的白热化,也凸显了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中小投行的差异化突围之路仍需持续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