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未盈利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IPO之路。7月1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通过该标准过会的企业,标志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一变化不仅为众多尚未实现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预示着一级市场投资格局或将发生重大转变。
政策助力,未盈利企业迎来上市春天
6月18日,科创板推出了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创业板也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这些举措无疑为那些处于研发阶段或商业化初期的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通道。
根据公开数据,自新政实施以来,已有4家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获得受理,超过今年以来未盈利企业受理数的一半。其中,6月27日,创业板迎来了首单获得受理的未盈利企业,显示出市场对这类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上海金浦智能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田华峰指出,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的政策落实到位后,未盈利企业IPO的数量将显著增加,这不仅改善了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信心和预期,还将修复投资生态中的断层现象。“这对于B轮融资以后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田华峰表示。
资本市场的双重效应: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未盈利企业迎来了上市的新机遇,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未盈利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必须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更高的信息披露标准。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这类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国方创新战略总监刘歆宇认为,尽管政策倡导的是把决策权交给市场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未盈利企业可以“躺赢”。企业能否吸引资本投入的核心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实现自身的正向循环发展。“市场出清可能会加速,这对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歆宇指出。
此外,关于配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多位股权投资机构高管建议,应加强对未盈利企业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确保资金切实用于企业发展,杜绝滥用行为。同时,信息披露需更加细化,明确风险揭示的关键要点,并优化估值体系,建立更适配于未盈利企业的估值方法。
未来展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当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已逐步接纳未盈利企业上市,那么主板是否会跟进?对此,盈科资本产业投资事业部总裁冯志强认为,主板与创业板、科创板定位不同,主要面向具有较大资本规模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大型成熟企业。因此,短期内主板全面推广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可能性较低。
然而,无论是在哪个板块,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田华峰建议,对于适用第五套标准的未盈利企业,可以延续IPO前的“资深专业投资机构制度”,主要向专业的投资机构配售,限制个人投资者参与的比例。“从‘0-1’的风险应该主要由一级市场或专业投资机构来承担。”田华峰强调。
结语:资本市场的变革与新生
随着未盈利企业加速拥抱IPO,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选择,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如何在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成为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