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融资困局迎新破局点民营创投借科创债开辟直接融资新通道

发布日期:2025-06-23

近年来,一级市场“募资难” 问题持续困扰行业,而科创债的规模化发行正为这一困境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自 5 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科创债支持政策以来,债券市场掀起发行热潮,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已陆续完成科创债发行,标志着创投行业融资模式迎来关键突破。

政策驱动下科创债发行放量民营机构打破融资路径依赖

根据Wind 数据,5 月科创债新规落地后,市场发行节奏显著加快,仅 6 月就有近 30 家投资机构发布发行公告或完成注册,累计发行规模突破 200 亿元。值得关注的是,除国资背景机构外,毅达资本、东方富海、中科创星等民营创投机构也加入发行队列。6 月 19 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首批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项目落地,5 家民营机构通过 “央地协同担保” 模式完成 13.5 亿元债券发行。

以具体案例来看,25 创星 PPN001 等债券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全额担保,地方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毅达资本与金雨茂物则通过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实现增信,保护费率分别为 0.2% 与 0.3%。这种 “国家信用 + 地方支持” 的风险共担机制,为民营机构进入债券市场铺平道路。目前,中芯聚源等机构正推进注册流程,更多民营机构有望在短期内加入发行阵营。

破解募资困局:从LP 依赖到债券融资的模式革新

对于长期依赖有限合伙人(LP)出资的创投行业而言,科创债的出现被视为 “破局关键”。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指出,民营创投通常在基金中出资比例不足 20%,若通过债券融资提升自有资金占比,既能增强 LP 信心,又能加速新基金组建。国智产投创始合伙人孙万营进一步分析,管理人出资比例从 1% 提升至 5%-10%,本质上是对市场的增信行为,有助于激活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然而,债券的刚性兑付要求与股权投资的收益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矛盾。业内人士指出,在“土地财政” 向 “股权财政” 转型的背景下,底层资产业务的持续运营能力成为关键。部分机构担忧信用评级门槛 —— 当前评级体系尚未形成针对创投机构管理费收入与退出收益的统一标准,导致中小机构可能被排除在外。此外,投资者认可度、资金性质差异(股权资金 vs 债券资金)及市场竞争等问题,也让部分机构持观望态度。

民营创投的差异化价值与市场期待

相比国有机构,民营创投在决策效率、市场敏感度上更具优势,尤其倾向于投资初创期高创新性项目。应文禄强调,支持民营创投发行科创债,本质是为千万科创企业注入活水,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但当前市场仍以国企发行为主,民营机构参与度有待提升。随着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与评级体系优化,业内预计科创债将成为破解一级市场融资困境的常态化工具,推动创投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