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6月密集释放积极信号 持续加码中国资产配置

发布日期:2025-06-27

进入6 月以来,海外主流金融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显著升温。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国际投行不仅调升对 2025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更明确表达了对 A 股市场后续表现的乐观判断,从宏观经济基本面到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展开全面看好。

经济增长预期上调成共识政策与韧性双轮驱动

德意志银行将2025 年中国 GDP 增长预测向上修正 0.2 个百分点,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指出,货币与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叠加服务业产出及零售数据展现的韧性,构成上调依据;摩根士丹利在年中策略报告中同步调升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分别提升 0.3 个百分点与 0.2 个百分点;野村证券更将全年增长预测上调 0.5 个百分点,强调政策协同效应将支撑经济复苏动能。

A 股估值优势吸引全球资金 结构性轮动趋势显现

多数机构认为,当前A 股市场兼具低估值与盈利修复潜力。高盛维持对 A 股及港股的 “超配” 建议,将沪深 300 指数目标位设定为 4600 点,MSCI 中国指数目标位 84 点,对应约 10% 的上行空间,其分析师付思提到,当前 MSCI 中国指数市盈率 11.5 倍,盈利驱动逻辑仍具张力。摩根士丹利研报指出,中国股市盈利修正企稳信号已现,全球投资者低配仓位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将形成双重催化。景顺投资则强调,A 股估值已回归历史均值,对长线资金构成战略配置窗口。

从资金动向看,海外主动管理基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呈现显著回升。数据显示,自2024 年 9 月 24 日至 2025 年 4 月底,配置比例从 5% 的低点升至 6.4%,同期全球资金对美股配置从 60% 的峰值回落,弱美元周期下的全球资产再平衡趋势进一步强化。瑞银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政策连贯性与企业盈利确定性将成为后续资金流入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赛道成调研焦点智能制造引领外资布局

科技产业成为外资机构锚定中国成长故事的核心方向。高盛测算,未来十年AI 技术的普及有望推动中国股市整体盈利年增速提升 2.5 个百分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领域成为调研重点。Wind 数据显示,6 月 1 日至 26 日,159 家外资机构调研 292 家 A 股公司,其中汇川技术累计接待超百家机构调研,摩根士丹利、瑞银等机构现身名单。房东明强调,科技、医疗、新消费等具备增长溢价的板块,正通过业绩兑现吸引全球长线资金。

外资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增长逻辑未改,从政策支持的产业升级到消费市场的韧性释放,多重积极因素正形成合力,推动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配置价值持续凸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