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公告显示,将于7 月 1 日审核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值得关注的是,该企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个闯关的拟上市企业,标志着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迎来重要升级。
在2025 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释放重磅信号:将在科创板重新启动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并同步扩大该标准的适用范围,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这一举措并非对旧规的简单恢复,而是一场涵盖制度设计、市场生态与产业赋能的系统性革新。第五套标准的重启,不仅为未盈利科技企业打开上市通道,更将通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资本循环,推动科技、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契合科创企业成长逻辑,破解“资金真空期” 困局
从产业实践看,多数科技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需经历未盈利阶段,这是科技创新迭代的客观规律。尤其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往往面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挑战—— 从实验室技术到商业化产品的转化过程中,持续的高强度投入形成对 “长期资本” 的迫切需求。传统信贷融资难以匹配其轻资产特性,而 IPO 盈利门槛更制约了成长空间,以短期盈利指标衡量这类企业的长期价值显然有失偏颇。
第五套标准的重启,为优质未盈利科创企业卸下资金枷锁,使其能聚焦技术攻坚与成果转化,在关键核心领域突破创新。这一机制同时拓宽了股权投资退出路径,激励投资机构加大对“早中期硬科技项目” 的布局,形成 “一级市场价值挖掘 — 二级市场资本加持” 的梯度培育体系,通过 “投资 — 退出 — 再投资” 的良性循环,持续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强化资本市场政策导向,集聚全球优质科创资源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重启,彰显了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定力。在境外市场加速争夺科技企业的背景下,此举既增强了未盈利科创企业对本土市场的信心,减少优质资源外流,也为境外上市的科技企业回归A 股打开通道,助力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制度创新吸引全球科创要素集聚,资本市场正成为链接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枢纽。
靶向支持新兴产业,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
此次改革进一步扩大了第五套标准的适用范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被纳入支持体系。这一调整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应,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未来产业集聚,加速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通过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集群,我国正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动能。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未盈利上市并非硬科技企业的发展桎梏。从特斯拉、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到国内君实生物、神州细胞等行业领军者,资本市场均为其成长提供了关键支撑。期待更多未盈利科创企业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以商业成功验证创新价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