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迎新里程碑:专精特新指数正式启航基金圈抢滩首批指数产品布局

发布日期:2025-06-30

6 月 30 日,北交所资本市场迎来关键突破 —— 全市场首只聚焦专精特新领域的指数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 正式发布,标志着北交所进入 “双指数时代”。继北证 50 指数后,这一全新指数以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为样本池,选取市值靠前的 50 家公司构成成分股,精准刻画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全貌。

基金公司密集申报产品瞄准首批发行机遇

指数发布的消息迅速点燃基金行业热情。据中国基金报获悉,近期已有数十家基金公司加速筹备相关指数产品,争相递交发行申请,以期抢占首批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基金的“入场券”。按照规划,基金公司或于 9 月末启动首批产品申报。

“北交所年内市场表现亮眼,截至 6 月 27 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年内涨幅达 46.74%,但高波动性特征显著,近一年年化波动率 65.17%,更适合具备波段操作能力的投资者。” 某基金公司人士分析,指数基金将成为普通投资者布局该赛道的重要工具。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北交所流动性现状,市场预计新指数基金或参照北证 50 指数基金的规则,设置规模上限。尽管初期规模增量有限,但作为战略型产品,基金公司仍将其视为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布局。

指数定位精准:聚焦“小巨人” 锚定新质生产力赛道

作为北交所指数体系完善的关键一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差异化特征备受关注。创金合信专精特新基金经理王先伟指出,该指数具有三大核心优势:

样本池聚焦硬核创新:截至2025 年 5 月 30 日,北交所 138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市值占比超 53%,指数成分股集中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样本企业研发支出合计 17.9 亿元,研发投入占比 5.6%,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动态调整适配企业周期:指数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单次调整比例不超过20%,并通过缓冲区规则(新样本前 40 名优先纳入、老样本前 60 名优先保留),确保成分股持续贴合 “专精特新” 发展动态。

与北证50 形成互补生态:相较于北证50 指数的宽基定位,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作为主题指数,更侧重挖掘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尽管两只指数存在 27 家成分股重叠,但博时基金指出,后者流通市值更小、创新属性更突出,二者将共同丰富市场投资标的。

机构看好长期增量:或引百亿元级资金入场

Wind 数据显示,2025 年以来北证 50 指数涨幅达 38.72%,领跑 A 股主流指数。业内人士认为,专精特新指数的推出为市场提供了系统化跟踪 “小巨人” 板块的投资标尺,不仅助力公募基金完善产品矩阵,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配置工具。永赢基金经理储可凡预测,初期该指数或为北交所带来数十亿元增量资金,长期有望吸引百亿元级资金注入,进一步激活市场流动性。

从基本面看,2024 年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成分股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8.6%、9.6%,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 10.4%,高成长性支撑投资价值。王先伟强调,指数覆盖的产业领域与国家专精特新战略高度契合,政策支持力度显著,通过资金引导可助力 “隐形冠军” 突破 “卡脖子” 技术,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层面具有战略意义。

随着北交所“双指数” 格局成型,市场期待指数化投资能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注入更多发展动能,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