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独角兽再获资本加注:万亿级赛道的技术突围与生态重构

发布日期:2025-10-14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沃兰特”)于 10 月 13 日宣布完成数亿元 B 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参与,现有股东持续追加投资。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突破 10 亿美元,成为低空经济领域新晋独角兽。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沃兰特在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中的关键突破,更折射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在政策支持、资本涌入与技术迭代三重驱动下的爆发式增长。

一、资本热捧下的产业跃迁

作为 2024 年融资次数最多的低空经济企业,沃兰特在过去一年完成 6 次融资,覆盖 A 轮至 Pre-B 轮,单次融资金额达 1 亿至数亿元。这一密集融资节奏与低空经济整体资本活跃度形成共振 ——IT 桔子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国内低空经济领域发生融资事件近 100 起,融资总额超 75 亿元;仅 9 月单月,26 起融资交易金额累计达 49.17 亿元。这种资本集聚效应在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突破预期下持续强化,推动沃兰特等头部企业加速实现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跨越。

从资本结构看,华映资本等产业资本的深度介入具有战略意义。领投方华映资本强调,沃兰特在研发适航体系与安全性保障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是其投资决策的核心考量。这种对技术硬实力的关注,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低空经济行业底层逻辑的认知升级 —— 从早期的概念炒作转向对技术成熟度、适航认证进度及商业化落地能力的实质性评估。

二、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双重突破

沃兰特的首款复合翼 eVTOL 产品 VE25-100 “天行” 在技术路径选择上展现出独特优势。相较于倾转旋翼等其他构型,复合翼设计通过分离垂直起降与水平巡航系统,实现了安全性、续航能力与运营成本的优化平衡。据测算,该机型每公里单座运营成本仅为同型直升机的 1/8 至 1/10,具备覆盖城市通勤、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全场景的商业落地能力。这种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市场订单 —— 截至 2025 年 8 月,沃兰特已签约超过 1600 架 VE25-100 订单,其中包括泰国泛太平洋公司 500 架订单(总金额 17.5 亿美元)及农银金租 120 架订单(总额 30 亿元)。

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沃兰特通过 “整机销售 + 运营服务” 双轮驱动构建生态闭环。例如,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程公司合作,在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提供低空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与通用航空企业、金融租赁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探索 “以租代购” 等灵活商业模式。这种多维布局使其在 eVTOL 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三、政策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底层支撑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2024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推动合肥、绍兴等地发行规模达数亿元的低空经济专项债,用于智联网基础设施、飞行服务平台等公共产品建设。截至 2025 年 9 月,全国共发行 14 笔低空经济专项债,资金投向覆盖基础设施、技术平台与应用场景开发。这种 “财政 + 市场化” 的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了低空经济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痛点。

空域管理改革的实质性突破更为产业发展打开空间。2025 年 8 月合肥市 “一网统飞” 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整合公安、城管等部门无人机资源,实现飞行计划快速报备、实时监控与应急响应,将飞行审批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级。这种城市级空域管理创新,为规模化商业运营提供了制度范本。

四、专家视角:产业机遇与风险挑战

政策传导与实体经济衔接专家指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警惕 “重资本、轻场景” 的误区。尽管当前资本热度高涨,但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建立在对细分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上。例如,在偏远地区,eVTOL 可作为医疗救援与物流配送的补充运力;在旅游景区,低空观光服务已展现出较高的用户支付意愿。政策制定者应通过政府采购、场景开放等手段,引导资本流向具有实际需求的应用领域,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专家强调,低空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与适航认证进度。当前全球 eVTOL 企业普遍面临电池能量密度不足、适航标准不明确等技术瓶颈。以沃兰特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需在研发投入与合规运营间找到平衡,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加速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同时,资本市场应建立差异化估值体系,区分技术成熟度不同的企业,避免 “一刀切” 的估值泡沫。

产业趋势与区域经济专家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例如,长三角地区可依托航空制造业基础,打造 eVTOL 研发与制造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可利用空域开放试点政策,探索跨境低空物流与旅游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产业园区、专项基金等形式整合资源,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链主” 企业。

五、未来展望: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

沃兰特的 B 轮融资与商业化进展,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然而,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空域开放范围需进一步扩大,适航认证标准需加快落地,基础设施建设需与飞行器研发同步推进。只有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才能真正释放低空经济的万亿级市场潜力。

对企业而言,未来竞争将聚焦于技术迭代速度、场景开发能力与生态整合效率。沃兰特等头部企业需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通过战略合作构建覆盖制造、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应建立动态监管框架,平衡安全与创新,通过试点示范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低空经济管理体系。

正如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所言,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涉及国家空域治理体系的重构与全球产业主导权的争夺。在这场新工业革命的竞赛中,中国凭借政策支持、资本活力与庞大内需市场,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 “换道超车”,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由 AI 辅助生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