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改革再推新举措: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助力科技企业精准筛选

6 月 18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简称《科创板意见》),作为科创板深化改革 “1+6” 政策的核心举措之一,此次改革针对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这一创新机制被市场视为精准识别优质科技型企业的重要 “助推器”,旨在通过市场化力量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一、市场化机制补位传统审核,专业机构凸显筛选价值

《科创板意见》提出,将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入股年限、数量及比例等因素,作为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审核注册的参考依据,以此健全市场化筛选机制。相较于传统审核中依赖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量化指标,专业机构的“真金白银” 投入更能直观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价值。

技术评估短板的市场化补足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但其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的判断难度较高。水木资本董事长唐劲草指出,资深机构凭借行业洞察力和投资经验,可通过“真金白银” 的投入弥补传统审核在技术评估上的不足。例如,专业机构对研发管线、专利布局的深度研判,能减少市场因短期盈利缺失导致的低估问题。

定价效率与市场稳定双重提升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分析,专业机构的定价锚定效应可降低发行估值泡沫风险。其前期对同类企业的投资价格和持股比例,能为IPO 定价提供参考,避免非理性波动。此外,机构对技术壁垒、研发成功率等指标的专业评估,有助于构建更科学的技术估值体系。

二、境外成熟市场实践:制度设计与成效参考

港交所的资深投资者制度为内地试点提供了借鉴。2018 年起,港交所 18A 章(生物科技公司)和 18C 章(特专科技公司)将资深投资者入股作为上市条件之一。截至 2024 年底,18A 规则下 67 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拥有 3 名资深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达 21%,远高于规则要求。这些企业上市后三年营收显著增长,净利润减亏效果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试点与境外市场存在差异:科创板的资深机构制度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小范围试点,其入股情况仅作为审核参考,不构成上市硬性条件,避免对科技企业申报形成额外门槛。

三、配套机制同步落地,防范风险与动态优化并重

为确保制度实效,监管层同步强调加强机构行为监管。《科创板意见》提出,上交所将建立资深机构认定标准,完善信息披露、行为规范及动态管理,建立“黑名单” 制度严打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

认定标准与市场参与度的平衡
唐劲草建议,认定标准可从管理资产规模、行业深耕经验、合规记录等维度细化—— 标准过宽易导致制度流于形式,过严则可能限制市场参与度。同时需警惕 “羊群效应”,避免机构集体行为加剧市场波动,审核参考指标应结合企业研发进展、技术壁垒等动态调整,避免单纯依赖机构背书。

制度推广的长期展望
申万宏源首席研究员龚芳指出,若试点成功,资深机构制度可逐步推广至创业板等市场,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内生的定价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精准的资本支持。

此次改革通过“专业机构筛选 + 市场化定价 + 动态监管” 的组合拳,既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通过制度设计防范潜在风险,为科技型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对接搭建了更灵活的桥梁。未来政策成效将取决于配套细则的精准落地与市场主体的协同配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