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为创新企业点亮融资新灯塔

在沉寂两年之后,科创板再度迎来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项目上会,为创新企业点亮了新的融资灯塔。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日前发布公告,将于7月1日审议禾元生物的IPO申请。禾元生物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成为该标准重启后的首个上会案例。

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其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尽管目前尚未盈利,但禾元生物通过发行上市,旨在募集资金建设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

禾元生物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0亿元、1.59亿元和1.17亿元。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1万元和2521.6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87亿元和-1.51亿元。尽管尚未盈利,但禾元生物凭借其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成为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上会的企业。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便以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特色,其中第五套标准以其“市值+研发”的独特模式,为尚未盈利的科技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根据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五套标准要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于医药行业企业,至少需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则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截至2025年6月25日,科创板已汇聚588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达到7万亿元。其中,20家企业采用第五套标准成功上市,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最近一例是2023年6月上市的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为更好地发挥科创板的改革“试验田”作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以更精准地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旨在提升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更好地对接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需求。通过丰富科创板上市标准体系,为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有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重启第五套标准是科创板深化改革的标志性突破,具有三大战略意义。首先,它打通了未盈利科技企业的关键融资通道,以“市值≥40亿元+核心技术突破+阶段性成果”替代盈利门槛,精准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的研发周期痛点。其次,它引导资本投向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形成“3+1”战略支持矩阵,确保资源精准灌溉硬科技领域。最后,它构建了“技术价值发现”新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估值逻辑从“盈利导向”转向“技术壁垒+商业化潜力”双维评估,引导长期资本深度参与创新企业培育,降低短期波动对技术攻坚的干扰。

田利辉还强调,第五套标准的重启并非简单降低门槛,而是通过制度适配性改革,在提升包容性与防控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最终推动科技与资本“双向奔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核心引擎。

随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重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这一举措不仅为禾元生物等创新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科创板将继续发挥其作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为更多优质科技企业提供成长的沃土,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