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开辟上市新路径

近日,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润达生”)对外公布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据这份文件透露,该公司虽尚未有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且目前处于亏损状态、未来预计仍将持续亏损,但经评估符合多项核心条件 —— 包括预计市值不低于 40 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市场空间广阔且取得阶段性成果等,因此计划依据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登陆资本市场。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分析,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能够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度,为生物医药、半导体等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硬科技” 企业拓宽上市路径。这不仅能助力这些企业在融资后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还能吸引长期资本流向科创领域,深化资本与科技的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自6 月 18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简称《科创板意见》),正式恢复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以来,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支持措施正逐步落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

回溯2019 年,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 “试验田” 正式启航,为更有力地支持科技研发突破,该板块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其中,第五套上市标准不对企业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作出要求,而是聚焦 “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等核心要素,为那些暂时不具备盈利能力但拥有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

科创板开板至今的6 年间,已有 20 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借助第五套上市标准成功上市,共同勾勒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图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这 20 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已有 19 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初步统计显示,2018 年至 2025 年第一季度,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已向市场推出 17 款 1 类新药,约占同期国产创新药获批总数的 12%,正逐渐成长为我国医药创新领域的中坚力量。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表示,第五套标准通过增强资本市场对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它们开展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这一标准还能激发市场对高科技行业的投资热情,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创新领域,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产业链实现升级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各方对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期待日益提升,科技型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科创板意见》围绕第五套上市标准展开了新一轮优化升级。具体来看,其覆盖范围已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这有助于让上市标准与产业创新节奏保持同步。此外,针对未盈利企业的估值难题,创新性地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为市场提供价值锚定的参考基准。

为让第五套标准切实发挥预期成效,董忠云认为,在享受改革红利的同时,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科创板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田利辉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企业动态披露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关键信息,并引入第三方鉴证以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二是健全法律体系,细化股东权益条款,构建“事前 — 事中 — 事后” 全流程责任体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违规行为;三是升级监管技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能监管平台,实时监测企业数据,精准识别风险,提升监管效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