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抹茶出口内销两旺:2025 年产量将超 5000 吨背后的产业升级与市场机遇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饮食理念的推动下,国产抹茶行业迎来了 “出口内销双增长” 的黄金发展期。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4 年国产抹茶产量达 4200 吨,同比增长 25%,其中出口量 1800 吨,同比增长 30%,内销量 2400 吨,同比增长 22%;根据行业预测,2025 年国产抹茶产量将突破 5000 吨,出口量有望达 2200 吨,内销量突破 2800 吨,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标志着国产抹茶摆脱了 “低端代工” 的传统标签,更凭借 “品质提升、品类创新、品牌崛起” 的核心优势,在国内外市场与日本抹茶展开正面竞争。深入解析国产抹茶出口内销两旺的驱动因素、产业升级路径与未来趋势,既能把握细分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脉络,也能为传统农产品的高附加值转型提供参考。

一、国产抹茶市场现状:出口内销双增长的核心数据解析

国产抹茶的 “两旺” 态势并非短期市场波动,而是长期产业积累的结果,从产量、出口、内销三个维度的核心数据,可清晰看到行业的发展活力。

(一)产量规模:产能扩张与品质提升并行

2018-2024 年,国产抹茶产量从 1500 吨增长至 4200 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9%,远超全球抹茶行业平均的 8% 增速。产量增长的背后,是 “产能有序扩张” 与 “品质持续提升” 的双重支撑。在产能方面,国内抹茶企业纷纷加大种植与加工基地建设,目前已在浙江、安徽、福建、贵州等茶叶主产区形成规模化抹茶产业带 —— 浙江杭州萧山区建成国内最大的抹茶种植加工基地,2024 年产量达 1200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28.6%;安徽宣城、福建宁德等地的抹茶基地也逐步投产,2024 年贡献全国总产量的 35%。

在品质方面,国产抹茶通过 “品种改良 + 标准化加工” 实现品质跃升。一方面,国内企业引进日本薮北茶、宇治茶等优质品种,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培育出 “浙茶 117”“皖茶 9 号” 等适合抹茶制作的专用品种,这些品种的茶多酚含量达 18%-22%,氨基酸含量达 3%-5%,品质已接近日本宇治抹茶水平;另一方面,推广 “蒸汽杀青 + 低温研磨” 的标准化加工工艺,抹茶细度从传统的 800 目提升至 1200 目,色泽翠绿度、香气持久度显著提升,2024 年国产抹茶的一级品率达 85%,较 2018 年提升 30 个百分点。

(二)出口市场:从 “代工贴牌” 到 “自主品牌出海”

国产抹茶出口已从早期的 “低端代工” 转向 “自主品牌出海”,出口单价与市场份额同步提升。2024 年,国产抹茶出口均价达 80 美元 / 公斤,较 2018 年的 45 美元 / 公斤增长 77.8%,虽仍低于日本宇治抹茶的 150 美元 / 公斤,但已远超印度、越南等国的 30 美元 / 公斤,在中高端市场形成竞争力。出口目的地覆盖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欧洲、北美是三大核心市场:

  • 东南亚市场:受日韩文化影响,东南亚消费者对抹茶接受度高,2024 年出口量达 800 吨,同比增长 35%,主要用于烘焙、饮品等领域,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是主要进口国;

  • 欧洲市场:健康饮食趋势推动抹茶需求增长,2024 年出口量达 500 吨,同比增长 28%,主要用于高端巧克力、保健品生产,法国、德国、英国是核心市场,部分高端餐厅开始使用国产抹茶制作甜点;

  • 北美市场:咖啡文化与抹茶融合催生新需求,2024 年出口量达 300 吨,同比增长 25%,主要用于抹茶拿铁、能量棒等产品,星巴克、雀巢等国际品牌已开始采购国产抹茶作为原料。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从 2018 年的 15% 提升至 2024 年的 40%,“浙茶集团”“谢裕大”“贵茶集团” 等国内企业的抹茶品牌已在海外市场建立认知,部分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美国 FDA 认证,进入当地主流销售渠道。

(三)内销市场:消费场景多元化与需求升级

国内抹茶消费市场呈现 “场景多元化、需求高端化” 的特征,推动内销量持续增长。2024 年,国内抹茶消费场景已从传统的 “烘焙、饮品” 拓展至 “保健品、化妆品、预制菜” 等领域:

  • 食品领域:仍是核心消费场景,2024 年消费量达 1800 吨,占内销总量的 75%,其中烘焙(蛋糕、饼干)占比 40%,饮品(抹茶拿铁、奶茶)占比 35%,新兴的 “抹茶预制菜”(如抹茶年糕、抹茶饭团)增长迅速,消费量达 100 吨,同比增长 100%;

  • 保健品领域:抹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具有抗氧化、舒缓压力的功效,推动保健品需求增长,2024 年消费量达 300 吨,同比增长 50%,主要用于抹茶胶囊、抹茶固体饮料等产品;

  • 化妆品领域:抹茶提取物用于护肤品的 “抗氧化、控油” 功效受青睐,2024 年消费量达 200 吨,同比增长 40%,国内美妆品牌如完美日记、花西子已推出含抹茶成分的面膜、洁面产品;

  • 其他领域:抹茶在宠物食品(抹茶味狗粮、猫粮)、文创产品(抹茶香薰、抹茶蜡烛)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兴起,2024 年消费量达 100 吨,虽占比小但增长潜力大。

从消费群体来看,年轻消费者是主力,25-35 岁人群占比达 60%,他们更注重健康属性与消费体验,推动高端抹茶需求增长 ——2024 年,单价超 100 元 / 公斤的高端国产抹茶消费量达 500 吨,同比增长 60%,占内销总量的 20.8%。

二、国产抹茶 “两旺” 的驱动因素:供需两端的协同发力

国产抹茶出口内销两旺,是 “供给端产业升级” 与 “需求端消费拉动” 协同发力的结果,具体可归结为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消费升级、成本优势四大核心因素。

(一)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出口便利化双重助力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抹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抹茶被纳入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建设范围,浙江、安徽等地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抹茶种植基地建设、加工设备更新给予补贴 —— 浙江省对抹茶种植户的每亩补贴达 1000 元,对购置 1200 目以上研磨设备的企业给予 30% 的费用补贴;安徽省将抹茶纳入 “绿色食品” 认证优先名录,认证费用减免 50%。

在出口便利化方面,海关部门推出 “抹茶出口快速通关” 服务,缩短通关时间 —— 杭州海关对抹茶出口实行 “即报即放”,通关时间从原来的 3 天缩短至 1 天;同时,针对欧盟、日本等市场的技术壁垒,政府组织企业开展 “食品安全认证培训”,帮助企业获取欧盟 EC 178/2002、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认证,2024 年通过国际认证的国产抹茶企业达 50 家,较 2018 年增长 250%,出口合规率提升至 98%。

(二)技术进步:种植与加工技术突破提升品质

技术进步是国产抹茶品质提升的核心驱动力。在种植技术方面,推广 “矮化密植 + 生态种植” 模式,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 —— 矮化密植技术使抹茶鲜叶亩产量从 200 公斤提升至 350 公斤,且鲜叶的嫩度更高,适合抹茶制作;生态种植模式采用 “茶林共生”(茶树与桂花树、香樟树间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农药使用量减少 60%,2024 年国产抹茶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 100%,满足国际市场的严格标准。

在加工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引进日本先进的抹茶加工设备,并进行本土化改良。例如,自主研发的 “连续式蒸汽杀青机”,杀青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 2 倍,且能精准控制杀青温度(110-120℃),保留茶叶的翠绿色泽与香气;“低温冷冻研磨设备” 可在 - 5℃的低温环境下研磨茶叶,避免高温导致的品质劣变,抹茶细度稳定在 1200 目以上,达到日本宇治抹茶的加工水平。同时,物联网技术在加工环节的应用,实现了 “全程溯源”—— 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种植、加工、检测等环节的数据,消费者可扫码查询产品信息,提升产品信任度。

(三)消费升级:健康与文化属性拉动需求

国内消费升级与健康饮食理念的兴起,为抹茶消费提供了需求支撑。一方面,抹茶的 “健康属性” 契合消费者需求 —— 调研数据显示,70% 的消费者选择抹茶产品是因为其 “低热量、高营养” 特性,抹茶的热量仅为蔗糖的 1/3,且富含茶多酚、茶氨酸等营养成分,适合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另一方面,抹茶的 “文化属性” 吸引年轻消费者 —— 抹茶与日式美学、国潮文化结合,成为网红打卡产品,如喜茶、奈雪的茶推出的 “抹茶生椰拿铁”“抹茶雪顶” 等产品,社交媒体曝光量超 10 亿次,带动抹茶消费需求增长。

在国际市场,健康饮食趋势同样推动抹茶需求。欧盟发布的《2024 健康食品报告》将抹茶列为 “十大超级食品” 之一,推动欧洲抹茶消费量年均增长 25%;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抹茶的 “抗氧化功能” 宣称,进一步提升了抹茶在北美市场的认可度。

(四)成本优势:性价比凸显竞争力

与日本抹茶相比,国产抹茶在成本上具备显著优势,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日本宇治抹茶因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成本达 120 美元 / 公斤,而国产抹茶的生产成本仅为 50-60 美元 / 公斤,主要原因在于:

  • 土地成本:国内抹茶种植基地多位于茶叶主产区,土地租金仅为日本的 1/5;

  • 劳动力成本:国内采茶、加工环节的劳动力成本为日本的 1/8;

  • 规模效应:国内抹茶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加工设备利用率达 80%,较日本的 50% 显著提升,单位成本进一步降低。

成本优势使得国产抹茶在中高端市场具备 “性价比” 竞争力 —— 同等品质下,国产抹茶价格仅为日本宇治抹茶的 50%-60%,吸引了大量食品、饮品企业采购,2024 年,国际食品巨头雀巢采购的抹茶中,国产抹茶占比达 30%,较 2018 年提升 20 个百分点。

三、2025 年产量超 5000 吨的支撑逻辑:产能、需求与产业链协同

行业预测 2025 年国产抹茶产量将超 5000 吨,这一预测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基于 “产能扩张计划、需求增长预期、产业链协同完善” 的多重支撑,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一)产能扩张:新建基地与设备升级保障供给

2024-2025 年,国内抹茶企业的产能扩张计划将逐步落地,为产量突破 5000 吨提供硬件支撑。浙江、安徽、贵州等地的新建抹茶基地将在 2025 年投产 —— 浙江绍兴新建的 1 万亩抹茶种植基地,预计 2025 年贡献产量 500 吨;安徽黄山的抹茶加工产业园将于 2025 年竣工,投产后年加工能力达 800 吨;贵州遵义的抹茶种植基地将扩大至 5000 亩,2025 年产量预计达 300 吨。

同时,现有企业的设备升级也将提升产能效率。2024-2025 年,国内主要抹茶企业计划投入 20 亿元用于加工设备更新,新增 1200 目以上研磨设备 50 台,蒸汽杀青设备 30 台,预计将整体加工效率提升 30%,2025 年可新增产能 800 吨,进一步保障产量目标的实现。

(二)需求增长: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扩容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增长将为 5000 吨产量提供消化支撑。在国内市场,随着抹茶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预计 2025 年内销量将突破 2800 吨,同比增长 16.7%—— 保健品领域的消费量有望达 450 吨,同比增长 50%;化妆品领域消费量达 300 吨,同比增长 50%;预制菜、宠物食品等新兴领域的消费量预计达 200 吨,同比增长 100%。

在国际市场,东南亚、欧洲、北美市场的需求仍将保持高增长,预计 2025 年出口量达 2200 吨,同比增长 22.2%。东南亚市场因烘焙、饮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抹茶需求预计增长 30%,出口量达 1040 吨;欧洲市场受健康食品需求拉动,出口量预计达 640 吨,同比增长 28%;北美市场因咖啡与抹茶融合产品的兴起,出口量预计达 360 吨,同比增长 20%。此外,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也将贡献增量,2025 年预计出口量达 160 吨,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三)产业链协同:从 “种植 - 加工 - 销售” 的全链条完善

国产抹茶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将为产量增长与品质稳定提供保障。在种植环节,“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逐步推广,企业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鲜叶,保障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品质一致性 —— 浙茶集团已与 200 个合作社合作,覆盖农户 1 万户,2025 年可保障鲜叶供应 1.5 万吨,足够支撑 5000 吨抹茶产量。

在加工环节,产业链中游的加工企业与上游种植基地、下游品牌企业形成协同,通过 “订单农业” 模式,提前锁定原料与销售渠道,减少市场波动风险。例如,谢裕大与盒马鲜生签订 “抹茶产品独家供应协议”,2025 年计划供应抹茶产品 1000 吨,带动加工产量增长。

在销售环节,线上线下渠道协同拓展,提升产品渗透率。线下,国产抹茶企业进入沃尔玛、永辉等大型超市,设立 “抹茶专区”;线上,通过天猫、京东、抖音电商等平台推广,2024 年线上销售额达 15 亿元,同比增长 40%,2025 年预计线上销售额突破 20 亿元,进一步拉动内销需求。

四、国产抹茶行业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尽管国产抹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 “品牌影响力不足、同质化竞争、国际市场壁垒” 等挑战,未来需通过 “品牌化、差异化、国际化” 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

  • 品牌影响力不足:与日本宇治抹茶相比,国产抹茶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多数企业仍以 “代工” 或 “原料供应” 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2024 年国产抹茶的平均毛利率为 25%,低于日本宇治抹茶的 40%;

  • 同质化竞争: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以低价竞争抢占市场,导致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2024 年中低端抹茶的价格同比下降 10%,挤压行业利润空间;

  • 国际市场壁垒:欧盟、日本等市场的食品安全标准严格,如欧盟对抹茶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达 0.01mg/kg,部分中小企业因无法满足标准,出口受限;同时,日本对国产抹茶存在一定的 “品牌偏见”,进入当地高端市场难度较大。

(二)未来发展趋势

  • 品牌化升级:头部企业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通过 “文化赋能 + 场景营销” 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浙茶集团计划推出 “高端抹茶品牌”,定位 “国潮抹茶”,通过与故宫、敦煌等文化 IP 合作,打造高端产品形象;同时,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如德国科隆食品展、日本东京食品展),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

  • 产品差异化:企业将聚焦细分市场,开发差异化产品。例如,针对健身人群推出 “高蛋白抹茶”,针对儿童推出 “低糖抹茶”,针对化妆品企业推出 “高纯度抹茶提取物”,通过产品创新避开同质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

  • 国际化深化:企业将通过 “海外建厂 + 本地化运营”,突破国际市场壁垒。例如,贵茶集团计划在泰国建设抹茶加工基地,利用当地的劳动力与区位优势,辐射东南亚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与海外当地企业合作,建立本土化销售团队,提升产品在当地市场的渗透率。

  • 绿色化发展: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抹茶行业将推动 “绿色种植 + 低碳加工”。例如,推广 “有机抹茶种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采用 “太阳能烘焙设备”“生物质燃料研磨设备”,降低加工环节的碳排放,2025 年国内有机抹茶产量预计达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