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踏上转型之路,科技发展浪潮奔涌向前,A股市场也随之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重塑。监管层通过一系列制度革新与规则完善,不断夯实市场根基,推动市场朝着规范化方向加速迈进,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与企业出海均开启了崭新篇章,A股市场在挑战与机遇交织中稳健前行。本文作为《数说A股这十年》系列的首篇,将深入剖析A股市场行业格局的变化轨迹,并探讨其背后的成因与未来走向。
新兴产业:孕育牛股的肥沃土壤
自2015年起,A股市场历经多轮起伏,部分股票凭借出色表现脱颖而出,走出令人瞩目的长线行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这些长线牛股的成长轨迹,不仅反映了公司自身的发展壮大,更折射出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剔除上市时间不足5年的股票,截至6月13日,2015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5倍的股票多达127只。其中,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胜宏科技这4只股票累计涨幅更是超过20倍,堪称A股市场的“长跑健将”。它们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股价持续跑赢大盘,其走势不仅体现了公司的成长价值,更反映了市场对优质资产的长期认可与追捧。
科技和消费板块成为长线牛股的主要诞生地。数据宝统计显示,在上述127只个股中,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通信和医药生物行业的入围数量均超过10只。这五大行业与中国的科技创新及高端制造业转型紧密相连,代表着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方向,因此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相关股票也得以大幅上涨。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掌握核心技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科技企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以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北方华创为例,2015年以来,其股价涨幅超过14倍。上市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多项产品技术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从2.31亿元增长至53.72亿元,十年间增幅高达22.26倍。公司成功推出了应用于集成电路多个技术代的刻蚀、薄膜沉积、热处理、湿法等数十种新产品,打破了国外厂商在高端工艺制程的技术垄断。
长线牛股:成长价值尽显
从成长性角度来看,长线牛股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数据宝统计显示,2015年至2024年,上述127只长线牛股的整体营收增速均超过10%,连续十年高于同期A股整体水平。以2024年为例,A股整体营收增速同比小幅下滑,而长线牛股整体营收增速却逆势增长11.98%,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过去十年,长线牛股的营收实现了大幅跨越。在上述127只长线牛股中,2024年营收与2014年相比,增幅翻倍的股票占比超过九成,增幅达到5倍以上的股票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宁德时代、顺丰控股、恒力石化、中际旭创、卓胜微等5只股票的营收增幅超过100倍。
宁德时代的营收变化尤为显著,公司营收从2014年的8.6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20.13亿元,十年间增长了416.65倍。宁德时代的崛起,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产业势能和技术跃迁。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48万辆,2024年已达到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十年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达171倍。
长线牛股在盈利方面的增长同样惊人。2024年净利润与2014年相比,净利润增幅翻倍的股票占比超过七成,近半数股票净利润增幅在5倍以上。宁德时代、中际旭创、牧原股份、锦浪科技、北方华创、比亚迪、阳光电源、山西汾酒、东方财富等多只龙头股的净利润在过去十年实现了大幅跨越。
新兴产业:市值占比显著提升
2015年以来,A股市场行业市值及占比的变化,清晰地展现了传统金融与新兴产业之间的此消彼长。长期以来,银行和非银金融等传统金融行业一直是A股市场的中流砥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业的市值占比逐渐下降。
据数据宝统计,2014年底,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的A股市值位居行业前两位,市值占比分别为16.43%和9.23%,合计占比超过25%;若加上房地产行业,三者合计A股市值占比接近30%。截至2025年6月13日,银行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的A股市值占比分别为11.45%、6.6%、1.2%,与2014年底相比分别减少4.98个百分点、2.63个百分点、2.92个百分点,三者A股市值占比合计减少超10个百分点。
除上述三个行业外,石油石化、建筑装饰、钢铁、商贸零售、建筑材料等传统行业的A股市值占比也较2014年底有显著下降。其中,石油石化行业目前A股市值占比为3.2%,相比2014年底下降4.2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仅次于银行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兴产业在过去十年中快速发展,成为推动A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数据宝统计,2014年底,电力设备、通信、传媒行业的A股市值不足1万亿元;计算机、电子行业的A股市值分别为1.18万亿元、1.01万亿元,分别排在A股第11位、第15位。截至2025年6月13日,电子行业A股市值飙升至8.09万亿元,行业排名跃升至第2位;电力设备行业A股市值增长至5.44万亿元,排名由第16位升至第5位。
与2014年末相比,截至6月13日,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通信、计算机、汽车等行业的A股市值占比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提升幅度位居所有行业前列。其中,电子行业提升幅度最大,该行业2014年底的A股市值占比仅2.88%,目前这一比例已升至9.21%,增长了6.34个百分点。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对新兴产业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的提升,更体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机构配置:向新兴产业倾斜
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变化是市场趋势的重要风向标。深圳市君子乾乾投资董事长兼投资总监程成表示,在产业趋势研判方面,机构凭借长期深耕行业,往往具有更强的前瞻性。
据数据宝统计,从2015年到2024年,不同行业的机构配置比例和A股市值占比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过去十年,石油石化、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建筑装饰、钢铁等行业的机构配置比例明显下滑。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例,该行业2024年末机构配置比例为5.27%,十年间下滑7.21个百分点,排名由第2位降至第7位。
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的配置显著增加。2014年底,电子行业机构配置比例仅1.44%,排名A股第20位;2024年该行业机构配置比例升至7.62%,十年间提升6.18个百分点,是提升幅度最高的行业。计算机、通信、传媒行业2024年机构配置比例相比十年前分别提升0.94个百分点、0.75个百分点、0.04个百分点。此外,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电力设备、公用事业、汽车机构配置比例相比十年前分别提升3.4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0.6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机构投资者对新兴产业的信心和预期不断增强,投资偏好逐渐向新兴产业倾斜。
新兴产业:成交活跃度创新高
成交的变化反映了市场资金流向和投资者关注度的转移。2015年以来,A股市场的焦点逐渐向科技领域转移,尤其是新兴产业。2015年,非银金融行业日均成交817.19亿元,位居行业第一,但此后多年该行业滑落榜首位置。2016年—2022年,计算机、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电子行业先后问鼎年度日均成交额冠军,2023年—2025年,电子行业蝉联榜首。
以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行业(TMT板块)作为整体观察对象,截至6月13日收盘,2025年以来该板块年内日均成交4723.91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同期A股的比例为33.59%。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变化更为明显,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股票日均成交224.49亿元,占同期A股日均成交的比例为1.99%。2025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股票日均成交总计3562.49亿元,占同期A股日均成交的比例为25.33%,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行业格局变化:原因与未来趋势
A股市场行业格局的变化并非偶然。十年前,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在A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如今新兴产业崛起,市值占比、机构配置比例、成交活跃度均大幅提高,成为市场的关键增量。
程成表示,这一现象印证了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种格局演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层转换:当依靠基建投资与制度改革就能驱动10%以上增速的时代结束,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中国众多企业正顺应这一趋势完成转型,通过强化研发创新向产品型企业升级,在进口替代领域突破技术壁垒,更优秀者则出海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从国际经验来看,科技企业往往是发达国家市值体系的核心支撑。以美日两国为例:美国当前市值前十的企业中,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礼来等科技公司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日本1990年市值前十的企业中,除丰田外多为银行、地产及电信运营商,如今则演变为以科技为主的丰田、基恩士、索尼、中外制药等,仅有的金融企业软银也是以科技企业投资为主。
“科技成长企业的体量一定会继续提升,科技成长公司才是真正的抗通胀产品。”在谈到未来行业趋势时,程成认为,“如果要实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我们现在科技成长公司的市值占比仍有提升空间。乐观地判断,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市值前十的企业一定会是以互联网、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建议重点关注AI升级(GPU相关硬件、推荐算法和AI应用等)、企业出海(游戏、电商、本地生活、汽车和手机等)、新型消费(医美、黄金、潮玩和茶饮等)三个领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