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全景观察:制度革新与资本集聚的双向驱动

发布日期:2025-06-26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持续强化,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创新密集落地,从发行上市机制优化到并购重组政策松绑,从科创债市场扩容到REITs 资产类别拓展,逐步构建起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服务体系。监管层通过系列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资源向硬科技领域加速集聚,推动 “科技 — 产业 — 资本” 循环机制迈向更深层次。

上市融资通道拓宽:未盈利企业上市重启与多层次市场协同

截至6 月 25 日,年内 A 股新增上市公司 50 家,同比增长 19.05%,合计募资371.25 亿元,同比增幅达 22.72%。其中 49 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企业占比突出。

制度突破聚焦包容性改革:2 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链条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6 月 18 日,科创板 “1+6” 改革措施落地,核心包括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同步启用创业板第三套标准。6 月 24 日,武汉禾元生物成为新规后首单上会企业,拟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目前上交所已受理 3 家未盈利企业 IPO 申请。

境内外市场联动加强:监管层支持科技企业利用“两个市场” 资源,年内新增 7 家 “A+H” 上市企业,港股募资规模达 869.35 亿港元,资本国际化配置效率显著提升。

并购重组激活产业整合:政策松绑推动科创资源高效配置

在“并购六条” 政策支持下,A 股并购重组市场热度攀升。Wind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25 日,年内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案例 1833 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 88 单,同比激增 158.82%,电子设备、半导体、汽车等科技制造领域成为整合主力。

政策创新破除机制障碍:5 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落地,推出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简易审核程序等六大举措,同步引导私募创投基金通过 “反向挂钩” 机制参与并购,年内已出现 5 单创投机构收购上市公司案例。中金公司指出,并购重组正成为 “创新资本循环新路径”,通过横向纵向整合,企业可快速获取技术与市场资源,推动产业升级。

科创债市场爆发式扩容:股债联动构建多元融资体系

5 月 7 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允许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私募创投三类主体募资投向科创领域,推动债市 “科技板” 正式落地。Wind 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25 日,年内全市场发行科创债 792 只,规模达 9609.48 亿元,其中 5 月以来发行规模 5473.84 亿元,同比激增 547.04%。

配套工具加速落地:6 月 18 日,首批 10 家公募基金上报科创债 ETF,同步获批的还有全国首批 2 只数据中心 REITs,标志着 REITs 资产范围拓展至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东吴证券建议,未来可探索 “科创票据 + 知识产权质押” 融资模式,对半导体等长周期行业发行 5-10 年期债券给予利率补贴,进一步完善 REITs 税收与估值细则。

专家视角:平衡创新包容与风险防控

针对未盈利企业上市重启,业内形成共识:需建立动态监管机制。芦哲指出,需强化持续经营能力审核,建立差异化信息披露体系,对长期亏损且无技术突破的企业实施强制退市;李求索强调“板块适配性” 原则,建议出台 AI、低空经济等新领域上市指引,通过 “特别投票权” 等机制平衡投资者权益。

展望下半年,随着科创板成长层、创业板第三套标准等制度红利持续释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生态将更趋完善,有望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