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4 日,央行、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围绕增强消费能力、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等六大维度推出 19 项具体举措,从资本层面为消费经济注入 “强心剂”。多位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指出,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将显著改善消费赛道投融资生态,尤其为消费企业上市及产业链转型提供明确路径。
政策打通消费企业上市“绿色通道”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IPO、新三板挂牌等方式融资,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打破消费企业上市瓶颈的关键一步。光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柴培章分析,政策为消费企业上市开辟更灵活的路径,允许企业自主选择 A 股、港股等上市地,而扎根国内市场的品牌零售企业将优先受益。“这类企业因规模效应和规范运营更易获得资本认可,一旦获得金融支持,将带动科技研发、智能制造、餐饮文旅等上下游产业形成正向循环。”
LP 投顾创始人国立波指出,政策为一级市场消费投资创造更明确的退出预期。“金融支持将推动企业扩大规模、优化财务表现,进而提升 IPO 估值水平与过会率,从根本上改善创投行业‘募投退’循环效率。” 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毅补充,服务消费(如旅游连锁、健康养老)、新消费(科技 + 品牌)及供应链提效类企业将成为上市主力,部分原计划出海上市的企业或转向 A 股、港股市场,带动并购重组与老股交易市场活跃度提升。
资本助力消费产业链全链条升级
近年来,消费赛道退出难题曾导致一级市场投资热情降温,而《意见》的出台为产业链转型注入确定性。广西新丝路创投董事长沈智超以河池桑蚕丝产业为例,当地传统企业长期停留在初加工环节,政策出台后,机构将更聚焦推动被投企业向中下游延伸,“从原材料加工商转型为消费品牌,通过产能扩张提升市场占有率,最终对接资本市场。”
国立波进一步指出,金融资源的倾斜将加速行业洗牌,优质企业可能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为投资机构提供更多元的退出渠道。“产业链整合不仅能提升企业价值,还能优化资源配置,让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消费品牌脱颖而出。”
专家呼吁细化上市审核标准适配消费特性
尽管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消费企业在A 股上市仍面临审核标准适配性挑战。柴培章建议,需进一步细化消费类企业上市门槛,例如针对新消费企业的全球化潜力与用户增长特性,制定差异化的审批标准,避免 “一刀切” 限制优质企业发展。
王小毅提出双重优化路径:一方面,资本市场需在创业板、科创板等板块深化包容性,对高增长消费企业重点考核用户质量、单店盈利模型等核心指标,弱化短期盈利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修炼内功,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强化成本管控与现金流管理,以清晰的盈利路径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政策落地与配套措施完善,消费板块将迎来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周期,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