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 股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指数大幅上扬,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赚钱效应的凸显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资金竞相涌入。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回暖,更预示着 A 股市场在资金推动下可能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一、市场表现:指数上扬与交易活跃的双重驱动
自 2025 年初以来,A 股市场的表现格外亮眼。上证指数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下,稳步攀升,于近期成功突破关键点位,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8 月 18 日,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达到 3745.94 点,收盘报 3728.03 点,涨幅达 0.85%。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不甘示弱,分别上涨 1.73% 和 2.84%。与此同时,市场成交额持续放大,连续多个交易日突破 2 万亿元大关,8 月 18 日,A 股(沪深北)成交额更是达到 2.81 万亿元,为年内最高、历史第三高。
成交量的显著放大,两融余额的大幅增长,以及新开户数的急剧上升,都充分表明市场情绪已显著回暖,增量资金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今年前 7 个月,A 股个人投资者开户 1450.62 万户,同比增长 36.93%。7 月份,两融余额重返 2 万亿元大关,为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流动性。
二、资金流入:居民、企业与外资的多元力量
(一)个人投资者加速入场
随着股市行情的持续回暖,个人投资者入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央行近日公布的 7 月份金融数据显示,7 月份存款数据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以下简称 “非银存款”)新增 2.14 万亿元,为 2015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 1.39 万亿元。与此同时,7 月份居民存款减少 1.11 万亿元。这一增一减的背后,反映出居民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股市。
星石投资认为,虽然去年 “存款搬家” 导致的低基数是部分原因,但非银存款的增加表明权益行情趋好,存款正在被活化,居民资金入市迹象已初步显现。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指出,近期 A 股在政策呵护与流动性改善下快速回暖,成交额创年内新高,带动 “银转证” 资金显著增加。从资金流向看,预计约 5000 亿元至 8000 亿元直接进入股市,新质生产力成为政策支持下的主要承接板块。同时,资金通过公募基金渠道寻求风险收益平衡。此外,部分资金分流至提前还贷和消费领域,既反映居民资产配置优化,也体现出财富管理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趋势。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夏凡捷也表示,7 月份非银存款同比多增 1.39 万亿元,反映出居民资产配置的显著变化,居民资金正在大规模向非银机构 “搬家”,广谱利率下行和近期资本市场回暖是主要原因。
(二)上市公司密集披露 “炒股” 计划
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上市公司也纷纷调动自有闲置资金投资股市。例如,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议案》,同意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 30 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易点天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在 8 月 18 日晚间公告,拟将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额度从 1 亿元(含本数)增加至 5 亿元(含本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 8 月 18 日,共有 101 家上市公司发布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公告,期限一般为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 12 个月内有效。对于投资目的,大多数公司表示,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收益率,实现公司和股东收益最大化。
杨超认为,在股市回暖背景下,企业利用暂时闲置资金配置资本市场资产,有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利率中枢下行、存款和理财收益率走低的环境下,这种再配置行为具有合理性,也反映了企业对资本市场回暖趋势的信心。但从稳健经营角度看,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应当把握好边界。闲置资金不同于长期可支配资金,其本质是未来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性储备,如果过度投向高波动性的二级市场,可能带来资金链紧张与经营不确定性的风险。同时,企业投资资本市场还需防范利益输送、资金挪用等合规问题,要保持透明度与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三)外资持续买入
今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获得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外资流入速度明显加快。国家外汇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 101 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 月份中国股票市场的外资基金净流入进一步加速,从 6 月份的 12 亿美元增至 27 亿美元。其中,被动型基金引领这一趋势,流入 39 亿美元(6 月份为 27 亿美元);而主动型基金流出 12 亿美元,较 6 月份的 50 亿美元流出额显著收窄。
杨超表示,近期外资被动型基金加速流入中国市场,反映出全球资本对 A 股配置价值的认可。随着市场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回升,中国权益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相对吸引力有所提升,特别是在估值处于历史偏中低水平、政策环境友好的背景下,被动资金对中国股票的再配置具有一定必然性。整体来看,被动资金加速流入有助于阶段性增强市场信心和流动性,但若要真正吸引并留住长期资本,仍需依赖经济基本面的稳固改善与制度型开放的深化。只有在 “估值洼地” 与 “基本面支撑” 形成良性互动时,外资配置的持续性才会更具确定性。
三、前景展望: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后市,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股市赚钱效应或将持续吸引资金入市。夏凡捷表示,目前国内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外部条件也无显著利空,市场中长期有望延续震荡上行的格局。星石投资认为,近期市场在短期回调后再度上涨,市场成交持续增加,后续市场风险偏好和交投情绪有望持续高涨,股市赚钱效应的提升或将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在场内流动性保持充裕的背景下,短期流动性驱动仍强,股市中仍存在较多的投资机会。流动性驱动后仍有基本面驱动等待接棒。随着各类政策的持续发力,国内内需将逐步企稳,企业盈利周期将触底回升,股市基本面驱动逐渐增强,有望带来更持续更扎实的上涨。
然而,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资金持续流入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一方面,股市的大幅上涨可能引发估值泡沫,一旦市场情绪转向,可能导致股价大幅回调。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贸易摩擦的潜在风险以及国内经济复苏的节奏,都可能对 A 股市场产生影响。此外,上市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也需要谨慎控制风险,避免因过度投资而影响主业发展。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效,“长钱长投” 机制建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长期资金有望进一步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但市场参与者仍需保持理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与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